字好书
即事

《即事》

时间: 2025-05-07 14:09:34

诗句

吾老何辞惫,游闲白日宜。

全身非马足,裹肉是鸡皮。

笔为钞书秃,窗缘看竹移。

偶然闻剥啄,顿起鹿门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4:09:34

原文展示:

吾老何辞惫,游闲白日宜。
全身非马足,裹肉是鸡皮。
笔为钞书秃,窗缘看竹移。
偶然闻剥啄,顿起鹿门期。

白话文翻译:

我年纪已大,何必再为疲惫而辞退呢?
悠闲的时光正好适合在白天游玩。
我的全身并不是马的脚,
裹着的肉只不过是鸡皮而已。
笔头因书写而变得枯瘦,
窗边看着竹子在微风中摇曳。
偶尔听到啄食的声音,
不禁想起了鹿门的约定。

注释:

  • 辞惫:辞去疲惫,表示不想再受疲劳的折磨。
  • 游闲:悠闲地游玩。
  • 裹肉是鸡皮:形象地形容自己衰老的身躯。
  • 钞书秃:指因书写而磨损的笔。
  • 鹿门:指的是道教的一个隐逸之地,象征着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全昌,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明代,可能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老年生活的感慨,蕴含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即事》是一首描写老年生活的诗,诗人以“游闲”之态度面对生活的疲惫,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与对自我身份的反思。开头两句通过对“老”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对年老的坦然接受,认为老年并非应当被视为负担,而是可以悠闲地享受生活。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诗人身体的虚弱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尤其是“窗缘看竹移”,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同时,最后一句“顿起鹿门期”则为全诗增添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鹿门作为道教的象征,暗示了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老何辞惫:表达了年老不再追求名利,只想安享晚年。
  2. 游闲白日宜:强调白天的闲适与游玩是适合的。
  3. 全身非马足,裹肉是鸡皮:用幽默的比喻形容自己身体的虚弱。
  4. 笔为钞书秃:表达因书写而变得磨损的笔,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5. 窗缘看竹移:窗边的竹子随风摇曳,表现出一种静谧的自然美。
  6. 偶然闻剥啄:听到鸟啄食的声音,给人一种恬静的生活感受。
  7. 顿起鹿门期:引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裹肉是鸡皮”),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身心状态,借用自然景象(“竹移”)来表达内心的闲适。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从容态度,强调了闲适与自然的美好,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日:象征着光明与希望,适合闲游。
  • 鸡皮:象征着衰老与脆弱。
  • :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鹿门:象征着隐逸与理想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游闲”的意义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享受生活的闲适
    • C. 忙于工作
    • D. 回忆过去
  2. “裹肉是鸡皮”这句诗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 A. 形容身体强壮
    • B. 描述年轻
    • C. 表达衰老的无奈
    • D. 强调美食
  3. “鹿门”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名利
    • B. 隐逸生活
    • C. 家庭
    • D. 旅行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了山水自然之美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理想中的隐居生活。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即事》更强调个人对老年生活的接受与闲适,而《鹿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心灵的宁静。从意象上看,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王维的诗中带有更多的哲思,而李全昌的诗则更具个人化的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诗人研究》
  2. 《古典诗词赏析》
  3. 《李全昌诗词选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调笑(清友梅) 调笑令(并口号) 调笑集句 其三 洛浦 调笑集句 其二 桃源 调笑集句 其一 醉桃源 送春 醉桃源 贺郑选卿六秩双寿 醉桃源 醉桃源 醉桃源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乞佛 人之水镜 异曲同工 鬼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琼罂 瑚琏之资 高字旁的字 惠施之谋 柱石之臣 竞买 丶字旁的字 二三其节 五噎 包含阙的词语有哪些 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