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边笳十八拍图

《题边笳十八拍图》

时间: 2025-05-01 05:07:23

诗句

芦叶传声拍拍鸣,画图传拍态如生。

琰从三姓邕从卓,自是人间父子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7:23

原文展示:

芦叶传声拍拍鸣,画图传拍态如生。琰从三姓邕从卓,自是人间父子情。

白话文翻译:

芦叶传递着声音,拍拍作响,画中的拍子动态栩栩如生。琰从三姓,邕从卓,这正是人间父子的情感。

注释:

  • 芦叶传声:比喻声音的传递,如同芦叶间的风声。
  • 拍拍鸣:形容声音连续不断,如同拍打的声响。
  • 画图传拍态如生:指画中的动作栩栩如生,仿佛真实发生。
  • 琰从三姓:指琰(可能为人名)从三个姓氏中选择。
  • 邕从卓:指邕(可能为人名)从卓(可能为姓氏)中选择。
  • 自是人间父子情:强调这是人间常见的父子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希哲,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他的诗画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此诗可能是在观赏一幅描绘边笳十八拍的图画后有感而作,表达了对画中情景的共鸣和对人间情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沈周观赏一幅描绘边笳十八拍的图画后所作,通过画中的动态和声音,引发了他对人间父子情感的思考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画中芦叶传递声音的生动场景,展现了画面的动态美和声音的连续性。诗中的“拍拍鸣”和“态如生”形象地表达了画中动作的逼真和声音的连贯。后两句通过对“琰从三姓”和“邕从卓”的提及,引出了人间父子情感的主题,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普遍性和深刻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画中情景的描绘,引发读者对人间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芦叶传声拍拍鸣:通过芦叶传递声音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声音的连续性和生动性。
  • 画图传拍态如生:强调画中动作的逼真,仿佛真实发生。
  • 琰从三姓邕从卓:提及两个可能的人名和姓氏,引出主题。
  • 自是人间父子情:总结全诗,强调人间父子情感的普遍性和深刻性。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芦叶传声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声音的传递。
  • 拟人:画图传拍态如生,赋予画中动作以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画中情景的描绘,引出人间父子情感的主题,强调这种情感的普遍性和深刻性。

意象分析:

  • 芦叶传声:形象地描绘了声音的传递,具有自然和连续的意象。
  • 画图传拍态如生:展现了画中动作的逼真,具有生动和真实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芦叶传声拍拍鸣”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琰从三姓邕从卓”提及了什么主题? A. 人间父子情 B. 画中动作 C. 声音传递 D. 姓氏选择
  3. 诗中“画图传拍态如生”强调了什么? A. 声音的连续性 B. 画中动作的逼真 C. 芦叶的生动 D. 姓氏的选择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沈周的其他诗作,如《题画》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其他明代诗人的作品,如唐寅的《题竹》等,可以进行风格对比。

诗词对比:

  • 沈周的《题边笳十八拍图》与唐寅的《题竹》在题材和风格上有所不同,前者注重画中情景的描绘,后者则更注重自然景物的表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周诗集》
  • 《明代诗选》
  • 《中国古代画家诗选》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贼退 金贞祐省差铜印歌 与羲初慧福寺看牡丹 将赴京师闻山左寇警然仆意不可止作此示诸友 九日同来峰慕杜登黑窑厂 寄唐伯华 包刺史棣园 题东阿旅舍 送郑二之茅山 题画帐二首。山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累瓦结绳 鱼字旁的字 顾开头的成语 尸字头的字 裸川 寸字旁的字 谦冲自牧 包含舂的词语有哪些 口齿生香 东京梦华录 病字头的字 一家之长 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矿泉 卖弄俊俏 叫门 同字框的字 虚应故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