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画

《题画》

时间: 2025-05-04 03:16:24

题画

诗句

雪里一楼高万竹,楼中人与竹俱清。

默然天地凭阑处,人不能言假鹤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6:24

原文展示:

雪里一楼高万竹,楼中人与竹俱清。 默然天地凭阑处,人不能言假鹤鸣。

白话文翻译:

在雪中,一座楼高耸于万竹之上,楼中的人与竹子一样清雅。 静静地站在天地之间,倚着栏杆,人无法言语,只能借鹤的鸣叫来表达。

注释:

  • 雪里:指雪中。
  • 一楼高万竹:形容楼非常高,周围都是竹子。
  • 俱清:都显得清雅。
  • 默然:静静地。
  • 凭阑:倚着栏杆。
  • 人不能言假鹤鸣:人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借鹤的鸣叫来传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希哲,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他是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擅长山水、花鸟,诗文亦有很高成就。沈周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雪中的景象,通过楼、竹、人和鹤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的“人不能言假鹤鸣”反映了诗人在静谧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的超越言语的情感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雪中高楼的静谧景象。首句“雪里一楼高万竹”,通过“雪里”和“高万竹”的对比,突出了楼的孤高和竹的茂密,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氛围。次句“楼中人与竹俱清”,将人与竹并列,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诗人对清雅生活的追求。后两句“默然天地凭阑处,人不能言假鹤鸣”,则通过“默然”和“凭阑”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沉思和超脱,而“人不能言假鹤鸣”则巧妙地用鹤的鸣叫来象征无法言说的深邃情感,增添了诗的神秘感和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雪里”和“高万竹”的描绘,展现了楼的孤高和竹的茂密,营造出清冷幽静的氛围。
  • 次句将人与竹并列,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诗人对清雅生活的追求。
  • 后两句通过“默然”和“凭阑”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沉思和超脱,而“人不能言假鹤鸣”则用鹤的鸣叫来象征无法言说的深邃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雪里”和“高万竹”的对比,突出了楼的孤高和竹的茂密。
  • 并列:将人与竹并列,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象征:用鹤的鸣叫来象征无法言说的深邃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在静谧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的超越言语的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 雪:象征纯洁和清冷。
  • 楼:象征孤高和清雅。
  • 竹:象征坚韧和清雅。
  • 鹤:象征高洁和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沈周 B. 杜甫 C. 李白 D. 王维
  2. 诗中“人不能言假鹤鸣”表达了什么? A. 人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借鹤的鸣叫来传达情感。 B. 人喜欢模仿鹤的鸣叫。 C. 鹤的鸣叫比人的言语更美妙。 D. 人不喜欢说话。
  3. 诗中的“楼中人与竹俱清”强调了什么? A.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B. 人与竹的竞争关系。 C. 人的孤独感。 D. 竹的茂密。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山水意象,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沈周的《题画》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但沈周的诗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周诗集》:收录了沈周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录秋日藁因写客况寄王倅昆仲仲亦曾任衡倅 装伯弜周先生手泽 九江易帅遂得尽游郡斋 浔阳馆边泛小舟夷犹沙浦中遇翟伟大舟过 晚立接泥渡边 重入东林寺 得京友信问曾观三叠水否因寄 江城与秋岩同赋 佛手花 庐山杂兴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十拿九稳 陛贺 鸟字旁的字 青盼 一代不如一代 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雨字头的字 堕泪妆 力薄 在他檐下过,不敢不低头 驰结尾的成语 尣字旁的字 幾字旁的字 燕翼 包含稍的词语有哪些 舍本逐末 耳刀旁的字 孳孳不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