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落花

《落花》

时间: 2025-04-29 19:56:27

落花

诗句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56:27

原文展示: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白话文翻译:

在高阁上,客人已然离去,小园中的花瓣纷纷扬扬地飞舞。
小路曲折而不齐,夕阳的余晖缓缓洒落。
肠断心痛却不忍心打扫,眼望着远方依旧想要归去。
芳心正向春天的尽头,所得到的只是沾湿的衣襟。

注释:

  • 高阁:高楼,象征着高处的生活和孤独。
  • :指离开的朋友或访客,带有离别之意。
  • 小园:小花园,象征着生活的私密空间。
  • 乱飞:形容花瓣纷飞的状态,表达了无序与伤感。
  • 参差:形容不齐、不整齐的样子,增强了诗中的景象感。
  • 迢递:形容距离遥远,表达思乡的情感。
  • 肠断:形容心中极度悲伤,语出“心肠断裂”。
  • 沾衣:指花瓣落在衣服上,象征着离别的痕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他的诗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绝句。李商隐的诗歌多描写个人情感,常常融入历史典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落花》作于李商隐的晚年,正值他在政坛失意、生活困顿之时。诗中流露出他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李商隐的《落花》通过描绘春日小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首联“高阁客竟去”直接引入了离别的主题,客人的离去使得小园中的花也失去了生机。接下来的“花乱飞”与后文的“沾衣”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纷乱与无奈。

诗中“参差连曲陌”展现了小路的曲折,仿佛也暗示了诗人生活道路的艰难与复杂。夕阳的余晖“迢递送”,不仅描绘了美丽的画面,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最后两句“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虽然心痛不已,却又依然眷恋故土,难以割舍。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交融,展现了李商隐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思索。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赋予了作品丰富的象征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阁客竟去:高楼上的朋友已经离去,表达了孤独的感受。
  2. 小园花乱飞:小园中的花瓣随风飘散,象征着离别的凄凉。
  3. 参差连曲陌:小路曲折而不齐,暗示生活的复杂与多变。
  4. 迢递送斜晖:遥远的夕阳余晖洒落,增强了时间流逝的意象。
  5. 肠断未忍扫:心痛却不忍心清扫,表达内心的矛盾。
  6. 眼穿仍欲归:眼望远方仍然想要归去,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
  7. 芳心向春尽:芳心随着春天的尽头而消逝,象征着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8. 所得是沾衣:所得到的只是沾湿的衣襟,暗示着离别的伤感和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的痛苦比作花瓣的凋零。
  • 拟人:花瓣似乎有生命般地“乱飞”,传达了情感的生动。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别,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中蕴含着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揭示了人们在离别时普遍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阁:象征孤独与高远的理想。
  • 小园:代表内心的宁静与私密。
  • 花瓣:象征美好与短暂。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沾衣:暗示离别的痕迹与情感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落花》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李商隐
    • D. 白居易
  2. 诗中“高阁客竟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愉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幸福
  3. “芳心向春尽”中的“春”象征着什么?

    • A. 青春与美好
    • B. 生命的开始
    • C. 离别的伤感
    • D. 时光的流逝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落花》更侧重于对离别的细腻情感,而李白的作品则强调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思索,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译文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注释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tiáo)递送斜晖(huī)。 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沾衣:指流泪。

赏析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新解  高阁上,曲终人散;小园里,落花随风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斜阳在花雨中徐徐西下。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我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却又匆匆归去。赏花的心意也随着春天的归去而消失,春去花谢,只留下我泪湿衣裳。   意境浅尝  花朵,用生命装点着春天;春天,却用凋残凄凉了花朵。   所谓“落花有意随流水,而流水无心恋落花。”痴心在左,无情在右。世间最无奈,也莫过于此。   花朵痴情,恨不能一次绽放几世的美丽;春日寡义,视花朵只一抹不起眼的风景。这飘零、沾衣的结局,似乎早已注定。一如那梦想碎灭后的感花人,只落得泪垂沾衣、低回凄凉的惨际遇。   此刻,竟有了一丝心疼,花开花谢花舞漫天,不忍看到它的坠地,然而,耳畔却残忍的传来了你落地的声音,像抽丝一般绞痛,像山崩一样巨响。我想到了祭奠,洁白的纸花,洁白的衣纱,洁白的面容,洁白的悲伤。   花落处,小径独自幽香,有人说,这是美人出生的地方,只可惜这倾国倾城的绝代风华在一季的绚烂后,却风尘天涯。抬头望,何处是归家?那一朵育下了匈奴的文姬花,尚且在历史的书页里夹杂了一片芳华;那一只月夜魂过沙漠的昭君花,是否还能启开家乡门前的破旧篱笆?   或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但却偏偏选择了秋日葬身陪水逝前随风撒,这是极尽绚烂后的落寞,留的千古一声遗憾:红颜,多薄命!日悬山巅,命薄如花,昔日秦淮河上还弹奏着声声琵琶,今日却不闻扬子畔掩抑鼓瑟。既然生于红尘,亦当归于红尘,或许,多年以后,红尘外我们还能依稀记得她当初沉鱼落雁的红颜!   步非烟下,人道是青楼师师,纵然哭倒了长城,也不能下世轮回再次香君!落花渐入迷人眼,一朝花落终不见。落泪的时候,花还在飘洒,春归的时候,你却已不在。人生,几多花开,几多花败,衣衫湿透,红尘看破,一切都是轮回之道!

相关查询

荷叶杯 晚春 夏夜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夏口行寄婺州诸弟 黄藤山下闻猿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尹喜宅 早秋夜作 咸阳怀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笔墨横姿 明公 鸟惊兽骇 斤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耕者有其田 包含兑的词语有哪些 吐胆倾心 志怪 暗察明访 門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鹦鹉石 亅字旁的字 衔协 预蕲 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