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1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11:05
赠辉书记二首
野老柴门不惯开,有僧飞锡自天台。
前身莫是寒山子,携得清诗满袖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住在偏僻山村的老者,他的柴门常常不打开。突然,一位僧人从天台山飞来,似乎是带着某种使命。诗人感叹这个僧人,或许前世就是寒山子(著名的隐士),因为他满袖携带着清雅的诗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寒山子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常与隐逸生活联系在一起。诗歌中提到的“飞锡”表明这位僧人有着特殊的身份和使命,暗示了他与诗人之间的某种联系。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舜,号石溪,南宋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清丽的诗风为人所知。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隐者生活,饱含哲理,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隐士生活和自然景致,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和对清雅生活的追求。开篇的“野老柴门不惯开”,就给人一种隐居的感觉,展现了诗人所向往的宁静生活。紧接着,“有僧飞锡自天台”,则引入了一个神秘的人物——僧人,这位僧人从天台山而来,给沉寂的生活带来了生机与灵动。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前身莫是寒山子”提出了对僧人身份的猜测,暗示这位僧人的诗才和品位,似乎与寒山子相似。最后一句“携得清诗满袖来”则是对僧人诗才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清雅诗歌的热爱和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自然与人、隐逸与世俗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句简练而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表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清雅诗歌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飞锡”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僧人的法器
C. 一种药物
D. 一种食物
“寒山子”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贫困
B. 高尚的隐士
C. 忍耐
D. 战争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战争
B. 爱情
C. 隐逸与诗歌
D. 旅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但王维更多地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而刘克庄则强调了人和诗歌的内涵,展现了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