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2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4:03
作者: 汪莘 〔宋代〕
晓角霜天,昼帘却是春天气。小园行处。双蝶相随至。恰向梅边,又向桃边睹。孜孜地。访兰寻蕙。谁会幽人意。
清晨的角声在霜天中响起,白天的帘子却透着春天的气息。在小园中行走,双双的蝴蝶伴随着我。恰好在梅花边,看见了桃花。孜孜不倦地,寻找兰花和蕙草。谁能理解我的幽静心意呢?
该诗未涉及显著的历史典故,但提及的梅花、桃花、兰花与蕙草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以象征高洁、优雅的品德,表达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情怀。
作者介绍: 汪莘,宋代词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力,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春天的清晨,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感受季节变化中的生机与宁静,抒发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点绛唇·晓角霜天》是一首描绘春日早晨景象的词作,汪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清新而又富有情感的氛围。全词以"晓角霜天"开篇,展现了诗人清晨的心情与自然的变化,紧接着描绘了小园中双蝶飞舞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梅花与桃花的相继出现,既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
词中“孜孜地,访兰寻蕙”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德的追求,反映出一种执着与专注。最后以“谁会幽人意”收尾,表达了诗人内心孤独的情感,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美好事物时内心的渴望与无奈。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词在清新外表之下,蕴含着深邃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同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理解的渴望,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晓角”指的是什么?
A. 清晨的鸣响
B. 黄昏的乐声
C. 夜晚的宁静
"孜孜地,访兰寻蕙"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C. 对物质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