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减字木兰花 三叶梅 其八 别名九重阁

《减字木兰花 三叶梅 其八 别名九重阁》

时间: 2025-05-07 22:39:23

诗句

孰开若此?

三叶花开红愈紫。

莫道春浓,再染春浓到九重。

天生烂漫,亦叶亦花应细辨。

谁肯相思,她便身前放一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9:23

原文展示

孰开若此?三叶花开红愈紫。
莫道春浓,再染春浓到九重。
天生烂漫,亦叶亦花应细辨。
谁肯相思,她便身前放一枝。

白话文翻译

谁能开出这样的花?三叶梅的花开得红得更紫。
不要说春天浓厚,再让春色浓郁到九重楼。
天生的烂漫,叶子和花应该细心分辨。
谁愿意相思,她就在眼前放上一枝。

注释

  1. :谁,表示疑问。
  2. 三叶梅:一种花卉,通常是红色或紫色,象征春天的来临。
  3. :更加。
  4. 九重:指九重楼,象征高耸的建筑,通常用来比喻美好的春天或盛大的宴会。
  5. 细辨:细心分辨。
  6. 相思:思念,常用来形容爱情中的思念。

典故解析

  • 九重楼:在古代文学中,九重楼是常用的意象,代表着高远、豪华的场所,常常与春天的美好景象相关联。
  • 三叶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三叶梅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花色和形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荣江,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结合古典意象与现代情感,展现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 三叶梅 其八》创作于现代社会,反映了诗人在春天时节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情感的思考。此时正值春天,万物复苏,诗人通过描绘三叶梅的花开,表达对生命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开篇以“孰开若此”引入,表达对三叶梅花的惊叹,接着通过“莫道春浓”将诗意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暗示春天的美好并不仅限于眼前的景象,而是可以延伸至更高的境界——九重楼。诗中提到“天生烂漫”,显示出对自然的感悟,强调生命的自然之美和多样性。最后一句“谁肯相思”,将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暗示爱情和思念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描绘与深厚的情感流露,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内心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孰开若此?:诗人以疑问的口吻开始,显得惊讶而好奇。
  2. 三叶花开红愈紫。:描绘三叶梅花的颜色,生动展示花朵的美丽。
  3. 莫道春浓,再染春浓到九重。:强调春天的美好可以更进一步,暗示春天的魅力无穷。
  4. 天生烂漫,亦叶亦花应细辨。:强调自然之美的多样性,提醒人们要细心观察。
  5. 谁肯相思,她便身前放一枝。:表达对情感的渴望,暗示爱情常常就在眼前。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如“天生烂漫”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工整,使诗句流畅,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多样性,同时也探讨了人们情感的渴望,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三叶梅:象征春天的来临,生机勃勃。
  2. 春浓:代表春天的美好与丰盈。
  3. 九重:象征高远的愿景与追求。
  4. 相思:典型的情感意象,代表思念与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孰开若此”的意思是?

    • A. 谁开得如此美
    • B. 何时开花
    • C. 为什么开花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九重”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美好向往。(对/错)

答案

  1. A
  2. 高远的境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本诗更加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与自然的生动描绘。而杜甫则更侧重于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崔荣江个人作品集

相关查询

次许冲元韵送成都高士敦钤辖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 仙游潭五首·南寺 其六 董储郎中尝知眉州与先人游过安丘访其故居见 西湖戏作一绝 子玉以诗见邀,同刁丈游金山 和陶劝农六首 与李彭年同送崔岐归二曲,马上口占 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 次韵张十七九日赠子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风移俗变 二而一 逆告 包含赇的词语有哪些 宁一 山字旁的字 修己安人 蛟龙得雨 非字旁的字 坚壁清野 句爪 镸字旁的字 根株附丽 单耳刀的字 禾黍故宫 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