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2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25:00
次许冲元韵送成都高士敦钤辖
作者: 苏轼 〔宋代〕
栘中老监本虚名,
懒作燕山万里行。
余与高君奉使契丹,
辞免不行。
坐看飞鸿迎使节,
归来骏马换倾城。
高才本不缘勋阀,
余力还思治蜀兵。
西望雪山烽火尽,
不妨樽酒寄平生。
这位老监生在栘中享有虚名,
懒得再去燕山游历万里。
我与高君奉命出使契丹,
但我拒绝了这个差事。
坐在这里看飞鸿迎接使节,
归来的骏马换得倾城之美。
高才本不依附于权贵,
我还想着要治理蜀地的军队。
向西望去,雪山烽火已经熄灭,
不妨举杯畅饮,寄托我的一生。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涉猎广泛,风格多样,尤其以诗词和散文闻名。苏轼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但其才华与思想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心境较为复杂。诗中提到的高士敦是受命前往成都的官员,诗人以此诗作送别,同时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苏轼对高士敦的送别,展现了深厚的友谊与对理想的追求。开头两句,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已不再有行走万里的热情,反映出一种对官场名利的厌倦。接着,诗人提到自己与高士敦的关系,以及为何拒绝出使契丹的任务,这表现了他对个人理想与职责的反思。诗中提到“高才本不缘勋阀”,可见诗人对才华与权势的看法,强调了个人才华的独立性,而非依附于权贵。最后两句则转向对和平的渴望与人生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即使在动荡环境中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苏轼特有的洒脱与豁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高士敦的送别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在动荡环境中对人生的寄托与坚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拒绝出使契丹的原因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雪山烽火”象征什么?
诗中“樽酒寄平生”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1-B,2-B,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苏轼的诗更具哲理性,李白则侧重于旅途的壮丽与豪情。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反映出作者的个人风格与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