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4:13
行乐曾闻戒迟暮,人生波上飞凫聚。兰亭往事如过雨,山阴修竹空千古。陈侯挥翰少年时,三赋声名动人主。可是高才弃绳矩,自然采绣非针缕。五十天南把一麾,犹得无襦歌叔度。邂逅西城筑冶墟,王官继日车连户。自言春晚洞庭归,日落江南得佳句。倾盖何妨许如故,执鞭况是平生慕。但忧笔陈困攻坚,傥许寻盟解围去。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曾听闻要珍惜乐趣,不要迟暮而悔。人如同在波涛中飞翔的野鸭,聚集在一起。兰亭的往事就像过雨一般,瞬息即逝,山阴的修竹也只能空留千古。陈侯在少年时挥笔作诗,三次赋诗声名显赫于当时。然而,才华横溢的人却常常抛弃规矩,自然会选择绣花而非针线。五十岁时南巡,仍能无忧无虑地歌唱。偶然在西城的冶墟相遇,王官的车辆日复一日地连接着家门。自言春末时分归于洞庭,日落时分在江南得到了灵感。即便是倾盖相逢,也不妨继续如旧,执鞭时更是心中怀念。但是忧虑的是,写作的困境重重,或许能够寻得盟友来解围。
作者介绍:晁补之(约1050-1110年),字辅之,号遗山,江苏常州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常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晁补之文化交往频繁的时期,表达了对人生、友情的感慨,以及对创作困境的思考。
这首诗以“行乐曾闻戒迟暮”开篇,直接点明了主题:人生短暂,应该珍惜乐趣。诗中通过对兰亭往事的追忆,传达了时间的无情,仿佛一场雨过后,留下的只有对往昔的怀念。而“陈侯挥翰少年时,三赋声名动人主”则提及了才华与成就,反映出作者对当年风华正茂的追忆与感慨。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高才弃绳矩的无奈,表达了对于选择的深思。五十岁仍能无忧无虑地歌唱,显示了对生活态度的积极向上。后半部分描绘了偶遇的情景,倾盖相交的温暖与友情的珍贵,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相互支持的渴望。
整体结构上,诗歌通过对比、回忆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成就的自豪,也有对人生困境的忧虑,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珍惜,友情的可贵与人生的困境,呼应了“及时行乐”的主题,在感慨中蕴含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行乐曾闻戒迟暮”意指什么?
“兰亭往事如过雨”用来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的“陈侯”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