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0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04:54
名庵以足关天理,须向庵中静处参。
底事此心无所欠,祗缘与世不生贪。
书淫过似专房乐,蔬食多於列鼎甘。
却怪紫芝曾漏泄,从来坤势阙东南。
这座著名的庵宇通过足够的修行来理解天理,应该在庵中静静地进行参悟。
究竟是什么让我的内心没有任何欠缺呢?只是因为我与世俗不再贪恋。
书中淫乐的享受似乎比起私房的欢愉要多得多,素食的享受更胜过鱼肉的美味。
然而我感到惊讶的是,紫芝(灵芝)曾经泄露消息,原来坤的气势在东南方是缺乏的。
陈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歌和散文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道家和佛家的思想,提倡清修与内心的宁静。陈郁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世俗繁华的淡泊态度。
《为朱柳州赋足庵》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实践。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内心修为和外在欲望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物质世界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庵堂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修行的思考与追求。开头两句,诗人强调了通过修行来理解天理的重要性,暗示修行不仅仅是身体的隐居,更是内心的平和与少欲。接着,诗人进一步探讨了内心的状态,表示自己对世俗的贪念已然消失,心中无所欠缺,体现了对物质欲望的超脱。
在诗中,诗人将书中的享乐与现实中的饮食做了对比,指出书中所描绘的乐趣远胜于世俗的享受,反映出他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在最后两句,诗人以紫芝的泄露和坤势的阙东南作为点睛之笔,暗示着某种宇宙力量的不足,也隐含对自己修行成果的反思与警醒。
整首诗通篇流露出一种淡然与超脱的情感,语言简练而蕴含深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内心修行的探讨与对物质欲望的反思,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世界的渴望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理解天理?
诗中提到的“书淫”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诗中对世俗的态度是?
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陈郁更侧重于内心修行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