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0:1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13:55
举国排阉尹,还乡少吊宾。太丘刍一束,全活几多人。
全诗翻译:全国上下都在排斥宦官,回到故乡的却很少有人来吊唁。太丘山上只是一捆柴草,能活下去的人又有几何?
这首诗提到的“阉尹”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宦官的普遍反感,宦官在历史上常常因权力过大而导致社会动荡。太丘山是一个象征性的地方,诗中所提到的“全活几多人”则引发了对生存与死亡、繁荣与衰落的深思。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师孟,号宗宪,南宋著名诗人,尤其以词作见长。他的诗风豪放,常有悲壮之感,对社会现象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宦官权力逐渐膨胀,政治腐败的社会背景下,诗人借此表达对国家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与深刻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和社会腐败的无奈与哀叹。开篇“举国排阉尹”,直指当时宦官的专权,表达了对政治现状的不满。诗中提到的“还乡少吊宾”则揭示了社会冷漠与人情淡薄,回乡却无人问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太丘刍一束”中的“太丘”可能象征着人们寄托希望的地方,而“全活几多人”则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表面上看似寻常的一捆草,却隐含着人们生存的艰难和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在字数上虽短,却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宦官专权的愤懑、对人情淡薄的失望以及对生存困境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诗中提到的“阉尹”指的是谁?
A. 文人
B. 宦官
C. 军人
诗人用什么象征故乡?
A. 一束花
B. 一捆草
C. 一片云
“全活几多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失落
C.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