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月晦日感怀

《九月晦日感怀》

时间: 2025-05-02 10:36:12

诗句

长啸拂吴钩,南图惜壮游。

乾坤同逆旅,风雨忽穷秋。

牢落庄周剑,飘飖范蠡舟。

行藏吾敢必,天意信悠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6:12

原文展示:

长啸拂吴钩,南图惜壮游。
乾坤同逆旅,风雨忽穷秋。
牢落庄周剑,飘飖范蠡舟。
行藏吾敢必,天意信悠悠。

白话文翻译:

长声一啸,仿佛拂动了吴钩剑,向南方的图谋让我惋惜壮志豪情。天地间我们如同逆旅,风雨忽然降临,秋天已然尽头。庄周的剑落在地,范蠡的舟漂浮不定。行走与藏身,我敢肯定,天意是如此悠远而难测。

注释:

  • 长啸:长声一啸,表示豪情或感慨。
  • 吴钩:指一种古代的剑,象征英雄气概。
  • 南图:向南方的图谋,这里可能指追求理想或壮游的愿望。
  • 逆旅:这里指旅途的艰辛,寓意人生的漂泊与艰难。
  • 牢落:指落下或失去,形容庄周的剑不再使用。
  • 飘飖:飘浮不定,形容范蠡的舟在水面上难以安定。
  • 行藏:指控制自己的行动与隐匿,反映出诗人的思考与处世态度。
  • 天意:指命运或自然的意志,强调其不可测性。

典故解析:

  • 庄周:庄子,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以道家思想著称,强调自然与自由。
  • 范蠡: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其智慧和谋略著称,后来隐居于江湖,象征隐逸与归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伯旅,明代诗人,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而著称,作品多反映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九月末,秋天的尽头,作者在此时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壮志未酬的惋惜和对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浓厚的抒情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为特点,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开篇的“长啸拂吴钩”不仅是对豪情壮志的渲染,更是对英雄气概的自我肯定。接着“南图惜壮游”,表达了对壮丽人生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仿佛在感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乾坤同逆旅”则引入了人生的哲学思考,强调了人如逆旅的孤独,风雨交加的秋天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困境。而接下来的“牢落庄周剑,飘飖范蠡舟”,将两位历史人物的意象结合,反映了诗人在思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对比,也引发了对自由与束缚的深刻反思。

最后的“行藏吾敢必,天意信悠悠”,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与自我决心,尽管无法掌控天意,但仍然选择勇敢面对,显示了人生态度的积极向上。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对人生的思考,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悲壮的情感,既有对壮志未酬的惋惜,又有对命运的坚定和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啸拂吴钩:通过长啸的声音抒发豪情,吴钩剑象征英雄气概。
  2. 南图惜壮游:表达对追求理想的惋惜,仿佛理想已无法实现。
  3. 乾坤同逆旅:人生如同逆旅,强调孤独与艰难。
  4. 风雨忽穷秋:风雨的来临象征着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
  5. 牢落庄周剑:庄周的剑落地,象征理想的失落与无奈。
  6. 飘飖范蠡舟:范蠡的舟漂浮不定,象征人生的无常。
  7. 行藏吾敢必:表达诗人对自己选择的坚定信念。
  8. 天意信悠悠:强调命运的不可测性,诗人对天意的无奈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旅途,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对仗:如“牢落”和“飘飖”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吴钩、庄周剑、范蠡舟等意象象征理想、自由与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命运的感慨。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示了对自由与尊严的渴望,表达了在无常的生活中,仍然勇敢面对生命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钩:象征英雄与壮志,表现诗人的豪情。
  • 庄周剑:象征理想的失落,强调对自由的追求。
  • 范蠡舟:象征人生的漂泊与无常,反映对生活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啸拂吴钩”中“吴钩”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剑
    C. 一种舞蹈
    D. 一种书法

  2. “乾坤同逆旅”中的“逆旅”指的是什么? A. 旅途的顺利
    B. 逆境中的旅行
    C. 逆境中的生活
    D. 旅行的愉快

  3. 诗中提到的庄周和范蠡分别象征了什么? A. 友情与爱情
    B. 理想与现实
    C. 勇气与智慧
    D. 生命与死亡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2. 杜甫的《登高》: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感慨。

诗词对比:

  • 许伯旅《九月晦日感怀》与李白《将进酒》:前者关注对理想的追求与人生的感慨,后者则更突出对生命豪情的赞美与享受。
  • 杜甫《登高》与本诗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杜甫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而许伯旅则更侧重于个人理想与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贺新郎(三用韵寄旧宫怨) 摸鱼儿 摸鱼儿 满庭芳(初夏) 八声甘州(寿徐信甫母夫人七秩) 声声慢(寿何思院母夫人) 西江月 满江红 喜迁莺 小重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摛锦 一报还一报 避世金马 鬯字旁的字 循次而进 南山寺 包含望的成语 衣冠沐猴 矢字旁的字 马伏 敌结尾的成语 佣钱 示字旁的字 孤犊 见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燋金烁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