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7:55
顾况读书堆
作者: 郭岩 〔宋代〕
昔人何处读书声,此地犹存旧日名。
衰草闭门黄叶冷,香林藏硖碧云横。
地连檇李山河壮,江绕吴淞日夜鸣。
陈迹已怜荒没久,凭栏惆怅有余情。
古时的人们在何处读书呢?这个地方依然保存着昔日的名声。
枯黄的草关闭了门,寒冷的黄叶在空中飘荡;
香林深处,碧空如洗,云彩横亘。
大地连着李树和山河的壮丽,江水环绕吴淞,日夜流淌。
昔日的遗迹令人怜惜,已经荒废不久,
我凭栏而立,心中惆怅,情感依然充盈。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江绕吴淞”可联系到古代吴地的地理特征,吴淞为长江入海口的重要地点,历史上曾是繁华之地,象征着文化的兴盛。
作者介绍
郭岩,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相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游览读书堆遗址时,表达了对昔日学者风采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文化衰退的惋惜之情。
这首《顾况读书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读书和文化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昔人何处读书声”便引发读者对历史的追思,问询古人学习的场所,其实是在探讨文化传承的意义。接下来的描述中,衰草与黄叶的意象传达了秋天的萧瑟与孤寂,呼应了读书堆的荒凉。
“香林藏硖碧云横”,这里的“香林”暗示着昔日的繁华与生机,而“碧云横”则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似乎在诉说着昔日学者的志向与追求。接下来的“地连檇李山河壮,江绕吴淞日夜鸣”,展示了自然的壮丽,突出了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最后两句“陈迹已怜荒没久,凭栏惆怅有余情”,则是作者情感的高潮,既有对历史遗迹的怜惜,又有对自身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文化衰退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沉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文化的延续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衰草”代表什么?
A. 生机
B. 衰败
C. 繁荣
“香林藏硖”中的“硖”指什么?
A. 山
B. 河流
C. 草地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高兴
B. 惆怅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