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月梅花

《九月梅花》

时间: 2025-04-27 05:21:51

诗句

寂历疎条叶未空,忽惊冰靥照霜负。

秋来心事谁能领,不向篱边数菊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1:51

原文展示:

九月梅花
作者: 张镃 〔宋代〕
寂历疎条叶未空,
忽惊冰靥照霜负。
秋来心事谁能领,
不向篱边数菊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九月梅花的情景。树枝上稀疏的梅树叶子尚未完全凋落,突然被冰冷的霜光所惊动。秋天来临,心中烦恼的事谁能理解?我不愿在篱笆边数着菊花的数量。

注释:

  • 寂历:形容环境的冷清和寂静。
  • 疎条:稀疏的树枝。
  • 冰靥:冰冷的霜光,暗指寒冷的天气。
  • 霜负:霜打的结果,指树叶被霜覆盖的状态。
  • 心事:心中所思虑的事情。
  • 数菊丛:指在秋天数算菊花的数量,象征一种消遣和无奈。

典故解析:

“数菊丛”可以联想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意在表现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向往。在古代,菊花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景良,号白石,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语言清新自然,常富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九月,正值秋季,梅花的开花与秋天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和内心感受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九月梅花》通过描绘秋天的梅花,表达了诗人心中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无奈。诗的开头通过“寂历疎条叶未空”,展现了秋季的孤寂和梅树的孤独,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接下来的“忽惊冰靥照霜负”则通过冰霜的形象,传达出一种突如其来的寒冷与无情,使得诗意更加深邃。诗人提到“秋来心事谁能领”,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忧愁,似乎在问:在这变换的季节中,有谁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心事呢?最后一句“不向篱边数菊丛”,则是一种拒绝寻求安慰的决绝,诗人不愿通过数菊花来消解内心的烦恼,反而选择面对自己的情感。这种对比让整首诗在情感上形成了层次,表达出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寂历疎条叶未空:环境冷清,梅树的叶子还没有完全凋落。
  2. 忽惊冰靥照霜负:突然被冰霜的光芒所惊动,映照出霜的影响。
  3. 秋来心事谁能领:秋天来临,内心的思虑又有谁能够理解?
  4. 不向篱边数菊丛:诗人不愿意在篱笆边数着菊花,以此逃避内心的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冰靥”比喻霜的冷冽,增强了季节的寒意。
  • 拟人:通过“心事”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流露出对秋季变化的感慨及对内心孤独的深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我情感的真实反映。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孤独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常用于表达诗人的志趣和理想。
  • 冰霜:代表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增添了秋天的冷寂感。
  • 菊花:在古代诗词中常作为秋天的象征,代表一种高洁的情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冰靥”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阳光
    • B. 冷冷的霜光
    • C. 夏天的雨水
    • D. 温暖的阳光
  2. 诗人拒绝数菊丛的原因是什么?

    • A. 菊花不美
    • B. 心中有烦恼
    • C. 不喜欢菊花
    • D. 找不到菊花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两者都表现对自然的欣赏与对生活的思考,但陶渊明的诗更多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张镃则强调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朝中措(渔父十首)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减字木兰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泼丢泼养 杀家纾难 鹍鹏得志 黑马 绞丝旁的字 女娲补天 口字旁的字 包含喁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潆的词语有哪些 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骋鋭 说下 金浆玉醴 鹵字旁的字 不知疼痒 衣字旁的字 孕乳 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