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6:32
居士乘閒养就痴,争如灵鹊自知时。
不从楼上求新巧,却向船中赋拙诗。
一个隐士在悠闲中培养出了一种痴迷,怎能比得上灵巧的喜鹊自知其时呢?
他不在高楼上追求那些新奇的技巧,而是在船中写下这首拙劣的诗。
张镃,宋代诗人,字子真,号静庵。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清淡的笔触描绘山水与人情,关注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七夕池上泛舟四首》中的第一首诗写于七夕这一天,正值夏季,诗人乘舟游玩,感受到闲适与惬意,借此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诗歌创作的态度。
这首诗以“居士”和“灵鹊”两个形象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创作态度的反思。诗人认为,隐士在闲适的生活中虽然培养出一种痴迷,但这种状态不如灵鹊那样能够把握时机,灵活应变。诗中透出一种对自然状态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对高深技巧的不屑,反而更倾向于自然流露的真实情感。
诗中的“船中赋拙诗”则突显了诗人的自谦,他不追求华丽的外表和技巧,而是重视内心的真实表达。这种态度在宋代诗歌中颇为常见,反映了文人对于自然与内心的追求。
第一句:“居士乘閒养就痴”
诗人自述隐士的生活状态,强调在闲暇时光中所培养出的痴迷。这种“痴”既是对生活的执着,也是对诗歌创作的一种执念。
第二句:“争如灵鹊自知时”
通过灵鹊的形象,诗人提出一种对比,灵鹊能灵活应对,而隐士则显得局限。这一对比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第三句:“不从楼上求新巧”
诗人自述不在高处追求新奇的技巧,反映了他对华丽形式的不屑。
第四句:“却向船中赋拙诗”
在船上赋诗,显示出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尽管诗作拙劣,然而这种真实的表达才是最珍贵的。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和灵鹊的对比,探讨了创作与生活的关系,诗人提倡一种自然、真实的生活态度,反对华丽的技巧,强调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的自然流露。
诗中“居士”指的是哪类人?
A. 官员
B. 隐士
C. 商人
D. 学者
诗人对“新巧”的态度是?
A. 崇尚
B. 追求
C. 不屑
D. 无所谓
诗中用“拙诗”来形容自己的作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自豪
B. 谦逊
C. 失落
D. 无奈
对比张镃的《七夕池上泛舟》与李白的《将进酒》。
张镃的诗强调内心真实与自然流露,而李白则更追求豪放与激情,展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