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1:44
南陌归虽人,东篱兴又新。无求觉身贵,好俭失家贫。引水常终日,栽花又过春。桃源不须觅,已是葛天民。
尽管南边的道路上归来的人很多,但东边的篱笆依旧新鲜繁茂。无求的生活让我觉得自身的价值,喜爱节俭却使家庭变得贫困。整日引水,栽花,春天又过去了。桃源不必再去寻找,因为我已经是葛天民了。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以豪放、清新著称,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作品涉及多种题材,包括山水、田园、边塞等,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东篱杂题》写于陆游晚年,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之后,陆游选择了隐居生活,借此诗表达他对安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认知。
《东篱杂题》展现了陆游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通过“南陌归虽人”与“东篱兴又新”的对比,引出一种人群喧嚣与内心宁静的反差,揭示了诗人对繁华的厌倦与对自然的向往。接着,诗人通过“无求觉身贵”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淡泊,强调了精神世界的富足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随后,“引水常终日,栽花又过春”则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平淡与辛劳,表现了诗人安于这种辛勤耕作的生活方式。最后一句“桃源不须觅,已是葛天民”则将全诗推向高潮,诗人自觉已然生活在理想的桃花源中,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自得与满足。
整个诗歌情感真挚,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体现了陆游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智慧。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反思,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对自然与内心平和的追求,同时也引发对社会繁华与个人内心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平和的追求,强调了在物质外在喧嚣中,精神世界的富足与安宁。
诗中提到“南陌归虽人”,这句话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繁华的向往
B. 诗人对人群的厌倦
C. 诗人对田园的热爱
D. 诗人对归途的焦虑
“引水常终日”这句诗的意思是:
A. 整天引水,辛勤耕作
B. 整天引水,悠闲自在
C. 整天引水,心中烦躁
D. 整天引水,感到无聊
诗中“桃源不须觅”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B. 诗人已经找到了理想的生活
C. 诗人对生活的不满
D. 诗人希望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