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将巡堤堰先寄高邮蒋知军

《将巡堤堰先寄高邮蒋知军》

时间: 2025-07-27 20:32:12

诗句

二十年前在濮阳,宾筵留我共飞觞。

当时进士衣如雪,今日郎官鬓有霜。

吏役可堪巡堰埭,军城犹喜接封疆。

能来界首相期否,堤上依依柳渐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0:32:12

原文展示:

将巡堤堰先寄高邮蒋知军 王禹偁 〔宋代〕

二十年前在濮阳,宾筵留我共飞觞。 当时进士衣如雪,今日郎官鬓有霜。 吏役可堪巡堰埭,军城犹喜接封疆。 能来界首相期否,堤上依依柳渐黄。

白话文翻译:

二十年前在濮阳,我们一起在宴席上畅饮。 那时我穿着洁白的进士服,如今我已是鬓发斑白的郎官。 虽然公务繁忙,不得不巡视堤坝,但能来到军城,接触边疆,还是感到高兴。 你能否来到边界与我相会?堤岸上的柳树已渐渐变黄。

注释:

  • 濮阳:地名,今河南省濮阳市。
  • 宾筵:宴席。
  • 飞觞:举杯畅饮。
  • 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高学位。
  • 郎官:古代官职名,指中央政府的官员。
  • 堰埭:堤坝。
  • 军城:军事要塞。
  • 封疆:边疆。
  • 界首:边界。
  • 依依:形容柳树柔弱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号小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是他在巡视堤坝时,怀念旧友,寄给高邮的蒋知军的一首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禹偁巡视堤坝时,他借此机会表达了对过去友谊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首联回忆了二十年前在濮阳的欢乐时光,颔联则通过“衣如雪”和“鬓有霜”的对比,表达了岁月的无情。颈联和尾联则表达了作者对公务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希望能与旧友再次相聚。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深厚感情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二十年前在濮阳,宾筵留我共飞觞。
    • 回忆二十年前在濮阳的欢乐时光,与友人共饮。
  2. 当时进士衣如雪,今日郎官鬓有霜。
    • 对比过去和现在,过去穿着洁白的进士服,现在已是鬓发斑白的郎官。
  3. 吏役可堪巡堰埭,军城犹喜接封疆。
    • 表达对公务的无奈,但能来到军城,接触边疆,还是感到高兴。
  4. 能来界首相期否,堤上依依柳渐黄。
    • 期待友人能来到边界相会,堤岸上的柳树已渐渐变黄。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衣如雪”和“鬓有霜”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 拟人:“堤上依依柳渐黄”中的“依依”赋予了柳树柔弱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过去友谊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厚感情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衣如雪:象征着过去的纯洁和美好。
  • 鬓有霜:象征着现在的衰老和沧桑。
  • 依依柳渐黄: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衣如雪”和“鬓有霜”分别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纯洁和美好;现在的衰老和沧桑 B. 现在的纯洁和美好;过去的衰老和沧桑 C. 过去的纯洁和美好;现在的纯洁和美好 D. 现在的衰老和沧桑;过去的衰老和沧桑

  2. 诗中的“依依柳渐黄”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夏天的到来 C. 秋天的到来 D. 冬天的到来

答案: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禹偁的其他诗作,如《村行》等,也展现了他的清新自然和情感真挚的风格。

诗词对比:

  •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禹偁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王禹偁诗集》:收录了王禹偁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江南 其三 忆江南 秋意六首 其六 忆江南 其三 忆江南 示萍香颖卿 忆江南 其一 效阳春录 忆江南 其五 忆江南 元日 忆江南 其一 舟行淮阳高宝间,即事 忆江南 其三 本意 忆江南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翦刀 险恶 生而知之 山字旁的字 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齐心同力 欢热 不知藋蕫 气字旁的字 包含蟾的词语有哪些 趙玉盘 风流佳话 行字旁的字 推诚不饰 矛字旁的字 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胜残去杀 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