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2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27:58
谒金门
作者: 蔡伸〔宋代〕
相思切。触目只供愁绝。
好梦惊回清漏咽。
烛残香穗结。
长恨南楼明月。
只解照人离缺。
同倚朱栏飞大白。
今宵风月别。
全诗翻译:
相思之苦,真是令人心痛。眼前的景物,只能加深我的愁苦。美好的梦境被惊醒,时光仿佛在不停地流逝,令人感到无奈。烛光微弱,香气也渐渐消散。长久以来,我在南楼对明月的思念,只有它能照亮我孤独的心。明月却只能照耀人离去的缺憾。今晚我与明月同在这红色的栏杆前,然而却又要面临分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明月”常常在古诗词中作为寄托思念的象征,许多文人墨客通过月亮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是对自身孤独的感慨。
作者介绍
蔡伸,宋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在当时广受推崇,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尤以思念、离愁为多。
创作背景
《谒金门》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反映了他在离别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谒金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传达了强烈的思念之情。诗歌的开头便用“相思切”点明主题,直白而又深刻,立刻吸引读者的注意。接着,诗人通过“触目只供愁绝”展现了眼前的景致如何激发内心的愁苦,情感愈发浓烈。诗中通过“好梦惊回清漏咽”将梦境与现实交织,反映出思念的无奈与惆怅。
在描写烛光与香气的残余时,诗人用“烛残香穗结”传达了时间流逝的无情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此外,长久以来对南楼明月的思念,诗人用“长恨南楼明月”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以及对明月寄托的情感。最后,诗的高潮在于“今宵风月别”,在朱栏前的相聚与明月的陪伴仿佛是美好而又短暂的,给人以深深的遗憾。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充分展现了宋代诗人特有的细腻与深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念为核心,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情感深邃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相思切”的意思是:
A. 思念很痛苦
B. 思念很快乐
C. 思念很平淡
D. 思念很复杂
诗中提到的“长恨南楼明月”,明月象征着:
A. 财富
B. 亲情
C. 思念与孤独
D. 自由
“今宵风月别”表达的情感是:
A. 快乐
B. 难以忍受的离别
C. 外面的风景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