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7:35
原文展示:
遇此荒年,天下门徒,受魔受难。过此番才显真诚,道友杀那,慷慨应过天仙。广化天尊,忠昭烈士,甲子旬中要五千。加刚志,九天仙阙,无数金莲。逢魔一志当先。心上休教邪共偏。举刀时,一性如山不动,三清上圣,到处随现,不在功全。不须行满,一志无疑,上圣劝诸门弟,肯忘形忘体,随我升天。
白话文翻译:
在这荒凉的年份,天下的弟子们遭受磨难。经过这一轮考验,才能显露出真实的诚意。道友们杀戮仇敌,慷慨地应对天仙的挑战。广化天尊和忠烈的英雄们,历经甲子之期都要得到五千的报应。增强坚毅的意志,九天之上的仙阙无数金莲。在遇到邪魔时,应该保持一心向前。心中不要让邪念偏离方向。举起刀时,要坚定如山般不动摇;三清上圣,随处显现,不受功名的限制。不必追求满盈的结果,心中有一腔坚定的信念,上圣劝告各位门徒,要忘却形体的束缚,随我一起升天。
注释:
- 荒年:指自然灾害或战乱造成的年景贫瘠。
- 天下门徒:指道教的信徒或追随者。
- 道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 广化天尊:道教尊神之一,象征福德。
- 忠昭烈士:指忠诚的英烈,可能指历史上的先贤或忠臣。
- 甲子旬中:指一个完整的周期,通常指六十年。
- 金莲:在道教中,金莲象征着灵性和修炼的成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诗作者为佚名,属于宋代的道教徒,受道教思想影响,作品通常涉及宗教和哲学的探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时期,表达了道教信徒在困难时刻对信仰的坚持与追求,体现了对天尊的虔诚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道教的宗教思想为背景,表达了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信徒们如何坚守信念、追求真理。诗中反复提及“心上休教邪共偏”,强调了心灵的纯洁与坚定;而“举刀时,一性如山不动”更是体现了道教追求的内心安定与不动摇的决心。诗人在描绘艰难环境的同时,展现了道教信仰带来的精神力量。
通过“广化天尊”和“忠昭烈士”的提及,诗歌不仅仅是对个人修行的阐述,也是对信仰共同体的呼唤,鼓励信徒们在逆境中团结一致、共同抵抗邪恶。整首诗在音韵上和谐,情感上饱满,既有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理想信仰的强烈渴望,展现了道教诗歌特有的哲理与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遇此荒年,天下门徒,受魔受难。” - 描述了在艰难岁月中,道教信徒们面临的困境与考验。
- “过此番才显真诚,道友杀那,慷慨应过天仙。” - 只有经历考验,才能展现出真正的信仰与情义。
- “广化天尊,忠昭烈士,甲子旬中要五千。” - 提到的神明与英烈,象征着信仰的力量与历史的传承。
- “加刚志,九天仙阙,无数金莲。” - 强调坚定的信念与追求灵性成就的重要性。
- “逢魔一志当先。” - 在面对邪恶时,信徒应保持坚定的信念。
- “心上休教邪共偏。” - 提醒信徒们要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真诚。
- “举刀时,一性如山不动。” - 比喻在行动中要有坚定的决心与毅力。
- “三清上圣,到处随现,不在功全。” - 强调道教信仰的普遍存在与超越世俗的意义。
- “不须行满,一志无疑。” - 指出不必追求表面的成功,而是要坚定内在的信念。
- “上圣劝诸门弟,肯忘形忘体,随我升天。” - 鼓励信徒们放下自我,追随信仰的道路,实现更高的精神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上”比作“山”,强调内心的坚定。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强调信徒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信仰的坚持与追求,反映了在困境中对理想信念的执着,体现了道教思想中对真诚、勇敢与团结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年:象征困境与挑战。
- 天尊:象征信仰与力量的源泉。
- 金莲:象征灵性的成就与美好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中提到的“荒年”指的是什么?
- A. 丰收的年份
- B. 自然灾害或战乱造成的艰难时期
- C. 和平安宁的时期
-
诗中“广化天尊”象征什么?
- A. 个人的成功
- B. 信仰的力量
- C. 物质财富
-
“举刀时,一性如山不动”中的“山”比喻了什么?
- A. 物质的坚固
- B. 内心的坚定
- C. 自然的伟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同样涉及自然与信仰的诗作。
- 《将进酒》:探讨人生与信念的另一首名作。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是表达内心情感的诗歌,但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思念,而本诗则强调集体的信仰与力量。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诗词研究》
- 《宋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