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23:56
原文展示
鲸浪中间一岛居,往时千虑笑狂愚。
伏波方略今堪拟,渤海声名断与俱。
小丑当从而靡矣,吾民其庶有瘳乎。
双旌整顿双泉了,归佐清朝泽广区。
白话文翻译
在鲸鱼浪涛之间有一座孤岛,往昔我曾多次思虑,觉得这真是个疯狂愚蠢的笑话。如今伏波的策略可以与之媲美,渤海的声名已然与之断绝。小丑们应当随之而去,我的百姓是否能得到安康呢?双旗整肃,双泉已然清澈,归来辅佐清朝,泽被广阔的区域。
注释
- 鲸浪:指大海中的波浪,形容海洋的壮阔。
- 岛居:在岛上生活或存在。
- 千虑:多思虑,形容对事情的反复思考。
- 伏波:指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伏波将军,象征军事策略。
- 渤海:指中国的渤海,寓意声誉或影响力。
- 小丑:比喻那些不值得信赖或有趣的人。
- 庶:人民,百姓。
- 双旌:双面旗帜,象征统治或指挥。
- 清朝:指清朝时期,象征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典故解析
- 伏波将军:指的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将领,象征着军事才能和智慧。
- 渤海声名:渤海在历史上曾是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区域,代表着失去的荣耀和影响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生卒年不详),南宋时期诗人,以其清新流畅的诗风和对社会政治的关注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与民生困苦之际,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思考与忧虑,借用历史典故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琼筦雇守示和愚溪诗用韵饯之》是一首兼具抒情与议论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鲸浪与孤岛的意象,表达了一个人在历史长河中思考自身命运的孤独感。诗人以“往时千虑笑狂愚”反思自己曾经的愚蠢与无知,展示出一种自省的智慧。接着,诗中提到的“伏波方略今堪拟”,则是对历史的借鉴,表明在面对困境时,诗人依旧保持着对策略与智慧的渴望。
在对小丑和百姓的描写中,诗人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关切与悲悯,反映了对小人物命运的同情。最后,“双旌整顿双泉了,归佐清朝泽广区”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与繁荣的渴望,显示出作者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上层层递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鲸浪中间一岛居:描述了海中孤岛的环境,暗示孤独与隔离。
- 往时千虑笑狂愚:反思过去的思考与决策——曾经的愚蠢。
- 伏波方略今堪拟:提到历史中的智慧与策略,强调学习与借鉴。
- 渤海声名断与俱:表达对失去光辉的惋惜,暗示社会变化。
- 小丑当从而靡矣:对社会上不值得信赖者的批评。
- 吾民其庶有瘳乎:关心百姓安危,反映出人道主义情怀。
- 双旌整顿双泉了:象征着治理与复兴的决心。
- 归佐清朝泽广区:展望未来的美好愿景,寄托了对国家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鲸浪与孤岛的比喻,形象地传达了孤独感与挑战。
- 对仗:如“双旌整顿双泉了”,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希望,强调历史经验的重要性,表现出对人民安危的关心与对国家复兴的期待。
意象分析
- 鲸浪:象征着浩瀚与不可预测的命运。
- 孤岛:代表孤独与隔绝,暗示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
- 小丑:象征不值得信赖的角色,暗示社会的不公。
- 双旌:象征治理与领导的责任,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伏波”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诸葛亮
- B. 伏波将军
- C. 曹操
- D. 王阳明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鲸浪中间一岛居”表达了诗人的__感。
-
判断题:诗中“吾民其庶有瘳乎”表明诗人关心百姓的安危。 (对/错)
答案
- B
- 孤独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李曾伯的《琼筦雇守示和愚溪诗用韵饯之》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的思考,但前者更关注国家与社会现状,而后者则更偏向个人的隐逸与宁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