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8:1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8:19:48
旧禅栖古越,旅榇隔新亭。
社散莲犹白,吟余草自青。
鸟鳷行道路,蛙产灌畦瓶。
雨湿眠来石,风翻读半经。
补衣荷片片,照佛火星星。
听绝晨参磬,寥寥人杳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的寺庙环境,诗人身处于古越的禅院,远离尘世的喧嚣。在这里,社日已过,莲花依旧洁白,吟咏之余,野草依然青翠。鸟儿在路上飞翔,青蛙在灌溉的田畦中产卵。雨水浸湿了石头,仿佛是夜来沉睡的迹象,风吹动着我翻阅那本半读的经书。补衣服时,荷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照耀着佛灯的星星点点。晨钟的声响渐渐消失,周围的世界显得格外空寂,世人如同杳冥。
蔡庸,明代诗人,生于士大夫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他的诗风清新、洗练,常融入自然景物与哲理思考,彰显了文人的淡雅情怀。
这首诗可能是在蔡庸游历古越时所写,表达了他对禅宗文化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身处自然与佛教的氛围中,诗人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挽宪上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人借助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诗的开头,诗人营造了一个古老的禅院环境,勾勒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安静氛围。古越的禅院,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而“旅榇隔新亭”的描写则暗示着诗人的旅途与思索,体现了一种游离于世俗之外的心态。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描绘莲花、草木、鸟鸣与青蛙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和谐。诗中的“雨湿眠来石”与“风翻读半经”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在这个环境中的宁静与思考,似乎是在进行一种内心的修行。
最后两句“听绝晨参磬,寥寥人杳冥”则将整首诗推向高潮,描绘了晨钟响起时的空寂和人迹罕至的境地,体现出一种对世俗的淡泊与超然。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禅意与对生命的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结合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体现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体悟。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呈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反映出对世俗纷扰的淡泊与清净。
诗中提到的“莲犹白”象征什么?
a) 丑陋
b) 纯洁
c) 忧伤
“雨湿眠来石”中,雨水代表什么?
a) 喧嚣
b) 宁静
c) 绝望
诗中“寥寥人杳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热闹
b) 寂静
c) 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