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1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18:46
依韵答王源叔忆百花洲见寄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芳洲名冠古南都,最惜尘埃一点无。
楼阁春深来海燕,池塘人静下仙凫。
花情柳意凭谁问,月彩波光岂易图。
汉上山公发新咏,许昌何必诧申湖。
这片芳洲的美名在古老的南都中无人能及,最珍惜的就是那一点尘埃都不沾染。楼阁中的春色深厚,海燕飞来,池塘边人静得如同仙鹤。花的情意和柳的心意又该向谁去询问,明月下的波光又岂是容易描绘的呢?汉朝的山公吟咏新诗,许昌又何必惊讶于申湖的美丽呢?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著名的“范公”。他以政治理想和文笔精湛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提倡志向和责任。
此诗写于范仲淹与友人王源叔的通信中,表达了他对百花洲美景的怀念与赞美,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描绘百花洲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芳洲名冠古南都”一句,直接引入主题,强调了该地的名声之美,接着提到“最惜尘埃一点无”,表现出对环境纯净的珍视。接下来的“楼阁春深来海燕”,通过春天的意象,展现出一种生机与活力,再通过“池塘人静下仙凫”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出了对自然的困惑与追问,“花情柳意凭谁问”,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与情感的复杂性。最后两句,提到“汉上山公发新咏”,以历史人物的吟唱来传递自然的永恒之美,结束时强调“许昌何必诧申湖”,表明对美的理解与包容。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友谊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人世间情感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芳洲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丑陋的景象
B. 美丽和纯净的自然环境
C. 人的悲伤
D. 其他
诗中提到的“海燕”象征什么?
A. 伤感
B. 生机与活力
C. 失落
D. 疲惫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冷漠
B. 赞美与珍惜
C. 恨铁不成钢
D. 不以为然
范仲淹的《依韵答王源叔忆百花洲见寄》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情感的深度,而后者则通过壮阔的视野展现自然的宏伟,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