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9:53
神枢斡元化,循环运阴阳。
善恶随气异,祸福竟何常。
朱均继尧舜,时事已抢攘。
至人妙转移,霾曀回晶光。
祥麟踣大野,君子徒慨慷。
黄星照中原,天道遂披猖。
汗漫千百年,流潦浩滂滂。
否泰有倾覆,霖雨见朝阳。
惜无风与牧,乘时佐羲皇。
熙熙返大朴,济济垂衣裳。
鼎湖去不复,叹息空哀伤。
这首诗表达了天地变化的无常,以及人事的变幻莫测。诗中提到的“神枢”与“元化”象征着宇宙的规律和变化;善与恶、祸与福随气候变化而不同,这种变化是常态。朱均的治世继承了尧舜的智慧,但在当今却显得纷乱不堪。至人能够灵活应变,化解困境,霾与曀(阴霾和阳光)交替着光明与黑暗。祥麟象征着吉祥,尽管大地上有君子感慨不已。黄星照耀着中原,揭示了天道的严厉与无情。经过千百年的变迁,世事如同滂沱大雨,时而繁荣,时而衰败。否定与肯定之间的翻覆,霖雨之后总会迎来朝阳。诗人感叹缺少风与牧(风与牧人),无法乘时而行,与古代的圣贤相辅相成。熙熙攘攘中回归到朴素,生活的繁华与简朴共存。鼎湖的水流去不再复返,诗人对此感到惋惜与哀伤。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静斋,明代初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在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辅佐作用。刘基的诗词风格多以豪放、沉郁见称,常常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事的感慨。
《咏史》系列诗作,主要是刘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吟咏,展现了他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哲理思考。这首诗中反映了明初社会变革的动荡,以及对古代贤人治国理政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宇宙运转和人事变迁的比喻,揭示了历史的循环与无常。开篇“神枢斡元化,循环运阴阳”,便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宏观的宇宙观,强调了变化是自然法则的核心。接着,诗人通过“善恶随气异,祸福竟何常”,指出人间的善恶和祸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环境和时局而变化,反映出历史的复杂性。
接下来的“朱均继尧舜,时事已抢攘”,则暗示了历史的延续性与断裂,虽然明太祖朱元璋继承了古代圣贤的治国理念,但在现实政治中却面临着纷乱的局面。“至人妙转移,霾曀回晶光”中的“至人”象征着智者,强调了在动荡中灵活应对的重要性。
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祥麟踣大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愿景的向往,也反映了现实的无奈。最后的“鼎湖去不复,叹息空哀伤”则是对逝去繁华的惋惜,表达了对历史流逝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在感叹历史无常的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哲理思考,促使读者对历史、人生和自然法则进行反思。诗人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悟,使得这首诗既有思想深度,又具艺术美感。
整首诗探讨了历史的无常与变化,表现了诗人对古代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哲理性与艺术性兼具,传达出对历史流逝的感叹。
《咏史》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朱均”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善恶随气异,祸福竟何常”表达了什么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