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4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48:50
张璪画古松,往往得神骨。
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
流传画师辈,奇态尽埋没。
纤枝无萧洒,顽干空突兀。
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
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
张璪画的古松,常常能捕捉到其神韵和骨架。
春风中的翠绿扫帚轻拂,月下的枯龙发出清脆的声响。
流传下来的画师们,独特的风采都被隐藏在历史的尘埃中。
细小的枝条没有轻盈的洒脱,顽固的树干显得孤独而突兀。
因此我领悟到,尘世的烦恼难以描绘出那种空灵的气质。
我决定去淅阳山,去深山中寻找真正的松树。
元稹(779年-831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子元,号微之。与白居易齐名,主张“诗应为社会服务”,作品多关注民生与社会问题,风格清新自然。
《画松》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画作的思考及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对艺术创作与自然真实的追求。
《画松》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张璪画松的描绘,引发对艺术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篇以张璪的画技为引,强调画家在创作中对“神骨”的捕捉,这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对自然精神的领悟与再现。接着,诗人以“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描绘出春风中松树的生机与冬月下的孤寂,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着生命的循环与变化。
中间几句提到流传下来的画师们的奇特风姿被埋没,表明了艺术与历史的关系,艺术作品虽美,却难以长久保留其风采。最后,诗人意识到世俗的束缚使得人难以直观和真实地感受到自然的质朴,他决定去淅阳山,寻找真实的松树,以求得心灵的洗涤与升华。这一过程不仅是对艺术的反思,更是对自我心灵的追寻,展现了作者高远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张璪画古松,往往得神骨。
通过张璪的画技,表现出他对松树的艺术理解与把握。
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
细腻的描绘出松树在春风与寒月中的不同状态,体现生机与孤寂。
流传画师辈,奇态尽埋没。
指出历史长河中,许多画家的风采被掩埋,艺术的流传不易。
纤枝无萧洒,顽干空突兀。
细枝缺乏洒脱之态,干枯的主干显得孤立,暗示艺术与生命的孤独。
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
领悟到尘世的烦恼难以描绘出那种空灵的气质。
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
最后,诗人决定去山中寻觅真正的松树,寻求真实的体验与感受。
这首诗通过对画松的思考,表达了对艺术、自然的追求和对世俗束缚的反思,强调了真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以及对内心升华的渴望。
张璪是以什么著称的画家?
A. 画鸟
B. 画松
C. 画山水
D. 画人物
诗中“苍天”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天
B. 空灵的气质
C. 真实的松树
D. 人间的烦恼
诗人决定去哪里寻找真实的松树?
A. 北京
B. 西安
C. 淅阳山
D. 长安
在李白的《庐山谣》中,诗人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理想境地的追求,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描绘出一个令人向往的山水画面。而王维的《鹿柴》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宁静自然的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两者都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心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