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4:30
夜池
作者: 元稹
荷叶团团茎削削,
绿萍面上红衣落。
满池明月思啼螀,
高屋无人风张幕。
夜晚的池塘,荷叶环绕,茎秆修长而纤细;
绿萍的水面上,红色的衣裙随风飘落。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整个池塘,思绪伴随着啼叫的蛙声;
高高的屋檐下无人,微风轻轻张开了帷幕。
元稹(779年-831年),字融之,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与白居易齐名,崇尚自然、关注社会,作品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元稹的诗作在情感表达上细腻且具有深度,常常体现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情感的追寻。
《夜池》创作于元稹的晚期,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在那个时代,诗人常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体现了对夜晚静谧氛围的描绘以及对爱情和友情的思念之情。
《夜池》是一首描绘夜晚池塘景色和诗人内心情感的佳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夜晚,荷叶的团团和削削的茎秆相互映衬,给人以一种清新的感觉。绿萍面上红衣的意象,无疑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美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而“满池明月思啼螀”则是情感的高潮,月光照耀下的池塘,似乎映射出诗人心中绵绵的思念和孤独。蛙声在夜晚的静谧中显得格外清晰,既是自然的声音,也是诗人心绪的外化。最后一句“高屋无人风张幕”,更是将孤独的情感推向了极致,诗人在高屋之中,面对着无人的夜晚,感受到一阵阵轻风带来的空寂感,让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情感的思索,展现了唐诗特有的意境和风韵。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体现了唐代诗歌对自然和人情的深刻理解。
比较元稹的《夜池》和白居易的《静夜思》,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思念的情感,但元稹更多表现自然景象的细腻,而白居易则强调个人情感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