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怀三十六首 其三十二

《秋怀三十六首 其三十二》

时间: 2025-05-10 10:39:16

诗句

水寒潭见心,木落山露骨。

始信天无涯,万里不隔物。

脱衣挂扶桑,引手探月窟。

不负仁义心,区区五十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9:16

原文展示:

秋怀三十六首 其三十二 邵雍 〔宋代〕 水寒潭见心,木落山露骨。始信天无涯,万里不隔物。脱衣挂扶桑,引手探月窟。不负仁义心,区区五十一。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水潭寒冷,却能映照出内心的清澈;树木落叶后,山峰的轮廓更加分明,仿佛露出了骨骼。这才相信天地的广阔无边,即使相隔万里,也不会隔断万物的联系。脱下衣服挂在扶桑树上,伸手仿佛能探入月亮的洞窟。不辜负心中对仁义的追求,即便年岁已至五十一。

注释:

  • 水寒潭见心:形容水潭清澈,能映照出内心的纯净。
  • 木落山露骨:比喻树木落叶后,山峰的轮廓更加分明。
  •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神树,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
  • 月窟:指月亮的洞窟,这里比喻高远的理想或目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理学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这首诗是他在秋天时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在秋天时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他对天地广阔、人生追求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天地广阔、人生追求的深刻理解。首两句以水潭和山峰为喻,形容内心的清澈和外在的坚定。中间两句强调天地的无边,万物相连,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的敬畏和对人生的豁达。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仁义的坚守,即便年岁已高,也不忘初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理学思想和诗歌艺术的结合。

诗词解析:

  • 水寒潭见心:通过水潭的清澈,比喻内心的纯净和透明。
  • 木落山露骨:以树木落叶后的山峰轮廓,比喻外在的坚定和清晰。
  • 始信天无涯:表达了对天地广阔的深刻认识。
  • 万里不隔物:强调万物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 脱衣挂扶桑:象征着超脱世俗,追求高远的理想。
  • 引手探月窟:比喻追求高远的理想和目标。
  • 不负仁义心:表达了作者对仁义的坚守和追求。
  • 区区五十一:即便年岁已高,也不忘初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寒潭见心”和“木落山露骨”,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内心和外在。
  • 象征:如“脱衣挂扶桑”和“引手探月窟”,象征着超脱和追求。
  • 对仗:如“水寒潭见心”和“木落山露骨”,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天地广阔、人生追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仁义的坚守和追求。通过秋天的自然景象,作者展现了内心的清澈和外在的坚定,强调了万物之间的联系和统一,最终表达了即便年岁已高,也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 水寒潭:象征内心的清澈和纯净。
  • 木落山:象征外在的坚定和清晰。
  • 扶桑:象征超脱世俗,追求高远的理想。
  • 月窟:象征高远的理想和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水寒潭见心”比喻了什么? A. 内心的清澈 B. 外在的坚定 C. 天地的广阔 D. 万物的联系
  2. “脱衣挂扶桑”象征了什么? A. 超脱世俗 B. 追求高远的理想 C. 对仁义的坚守 D. 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
  3. 诗中的“月窟”比喻了什么? A. 内心的清澈 B. 外在的坚定 C. 高远的理想和目标 D. 万物的联系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邵雍的其他作品,如《观物内篇》、《观物外篇》等,了解他的理学思想和诗歌风格。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秋兴八首》进行对比,两者都是秋天主题的诗歌,但杜甫的诗更多表现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邵雍集》、《宋诗选注》等,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邵雍的诗歌和理学思想。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庭芳·爆竹声飞 好事近 一丛花(和张子野) 清平乐(秋暮) 朝中措·南楼风物一番新 念奴娇(落梅) 瑞鹤仙·海棠花半落 行香子 马上有感 蝶恋花·天净姮娥初整驾 望江南(霜天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僝自僽 遒丽 音字旁的字 触目骇心 衣字旁的字 沟中之瘠 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取遣 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上天入地 富贵寿考 同字框的字 亨嘉之会 三清四白 门字框的字 包含阱的词语有哪些 料物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至字旁的字 与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