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0:3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0:38:42
用前韵送酒与约斋
作者: 陈著 〔宋代〕
人生以类合,圆木不投方。
家话太平旧,山盟晚节香。
百罹心易足,一醉味何长。
但得静中乐,村村皆洛阳。
人生都是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圆形的木材不适合放入方形的槽里。
家中谈论着往日的太平盛世,山盟海誓到晚年依旧芬芳。
经历百般磨难,内心却容易满足,一场醉酒的快感又能持续多久呢?
只要能在宁静中享乐,村村落落都可如洛阳般美好。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工诗词,擅长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与哲理,作品常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诗人借酒抒怀,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强调志同道合的友谊与内心的平静。
此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哲学。开头两句采用比喻,借“圆木不投方”表达人与人之间的聚合与不合,暗示志同道合的重要性。接着,诗人追忆往日太平,强调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如“山盟海誓”,即使在晚年依然芬芳。
“百罹心易足”则道出人生的磨难,虽然经历了诸多波折,但内心的满足感是人生的真正追求。而“静中乐”则是诗人对于生活的理想追求,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快乐。最后一句以“村村皆洛阳”作结,勾画出一种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强调人们在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下,能够享受到平和与美好。
整首诗在意境上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圆木不投方”比喻什么?
A. 人与人之间的契合
B. 人生的无常
C. 物质的追求
答案:A
“百罹心易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不满
B. 内心的满足感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B
诗的最后一句“村村皆洛阳”意在表达什么?
A. 每个地方都平凡
B. 人生的理想与美好无处不在
C. 生活的艰辛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