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4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40:09
送赵大理
作者: 徐渭 〔明代〕
才闻归马驻双轮,又见旌麾动去尘。
廷尉由来须长者,武侯聊借服南人。
昨经湘水洲兰莫,今渡黄河岸草春。
万里波涛随意挽,相逢处处有枯鳞。
这首诗描写了送别赵大理时的情景。刚听到归来的马车停下,又看到旌旗随风扬起,带走了尘土。廷尉从来都是须要长者(有德行的人)来担任,武侯(诸葛亮)借助南方的力量来成就事业。昨天刚经过湘水洲上的兰花,今天又渡过黄河,春草茵茵。万里波涛随心所欲地翻腾,处处相逢却都是枯鳞(即无鱼可捕)。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书画家。他一生多才多艺,尤其以诗歌和书法见长,作品常表现出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个性。他的诗风豪放、奔放,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送赵大理》是徐渭在送别友人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未来的思考。这首诗不仅仅是送别,更是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反思。
《送赵大理》是一首富有深情的送别诗,徐渭通过生动的描绘,将送别的场景与对友人的祝福交织在一起。诗的开头描绘了归来的马车、扬起的旌旗,象征着友人的归来与离去的无奈。接着,诗人提到“廷尉由来须长者”,暗示了对官场的看法,认为德行与智慧的人才能担任重要职务;而“武侯聊借服南人”则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借用诸葛亮的智慧来表达自己的期许。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描写湘水和黄河,展现了自然的壮阔与人生的无常。“万里波涛随意挽,相逢处处有枯鳞”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浩瀚,又隐含着人生的无奈与失落,仿佛在说,即使人生旅途再远,最终也难免遭遇枯萎与失落。
整首诗在情感上丰富而深邃,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及自我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同时也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对自然的描写中,融入了对友人的深情,展示了温暖而又感伤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廷尉”是指什么?
A. 农民
B. 官员
C. 商人
D. 学者
诗中的“武侯”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诸葛亮
C. 刘备
D. 孙权
“昨经湘水洲兰莫,今渡黄河岸草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怀旧与思念
B. 欢欣与庆祝
C. 失落与无奈
D. 悲伤与孤独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