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2:33
过西山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一年两蹈西山路,
西山笑人应鲜语。
胸中百解朱墨尘,
两卷珠帘无半句。
殷懃买酒谢西山,
惭愧山光开我颜。
鬓丝浑为催科白,
尘埃满胸独遑惜。
整首诗的意思是:每年我都两次走西山的路,西山似乎也在笑我说话不多。我内心有许多的想法和困惑,却只有两卷珠帘没有一句话能表达出来。我殷切地买酒来感谢西山,但心里感到惭愧,西山的光辉让我感到面红耳赤。鬓发的白丝全是因为科举的压力,而我心中的尘埃却让我无暇去珍惜生命。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个人的感受和对生活的哲思。
《过西山》创作于杨万里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也表现出对科举制度的无奈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是在他多次游历西山后写成,表达了他对西山的感激与深思。
《过西山》是一首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诗作。杨万里通过对西山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用“笑人应鲜语”传达出一种孤独感,仿佛西山在嘲讽他的话语之少,反映出他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困惑。诗中“胸中百解朱墨尘”一句,揭示了他内心的复杂与纷扰,仿佛满腔的情感都被尘埃覆盖,难以启齿。
在“殷懃买酒谢西山”中,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激之情,而“惭愧山光开我颜”则流露出他对自身境遇的惭愧与自省。最后两句“鬓丝浑为催科白,尘埃满胸独遑惜”,则是对科举制度的反思,白发的催生与内心的沉重,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深思。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世俗压力的反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杨万里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西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科举压力的反思,体现了对自我内心的探索与对世俗的批判。
《过西山》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西山”象征着什么?
诗人用什么来表达对西山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