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芳树

《芳树》

时间: 2025-05-07 16:44:50

诗句

发萼九华隈,开跗寒露侧。

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宿昔寒飙举,摧残不可识。

霜雪交横至,对之长叹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4:50

原文展示:

芳树
发萼九华隈,开跗寒露侧。
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宿昔寒飙举,摧残不可识。
霜雪交横至,对之长叹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芳树的景象。花朵在九华山的隐蔽处绽放,花瓣上沾着清晨的寒露。空气中散发着多种香气,花色也各有不同。往日的寒风袭来,摧残了这些美丽的花朵,让它们几乎难以辨认。当霜雪交加降临时,我不禁长叹一声。

注释:

  • 发萼:花朵初开的状态。
  • 九华隈:指九华山的隐秘之处。
  • 开跗:花瓣开放的样子。
  • 氤氲:指雾气弥漫的样子,这里形容香气四溢。
  • 宿昔:指往日、以前。
  • 寒飙:寒冷的风。
  • 摧残:指遭到破坏、损害。
  • 霜雪交横:形容严寒的天气。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现象,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慨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约,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子云,号云溪。他以诗歌和辞赋见长,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那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寄托个人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诗歌鉴赏:

沈约的《芳树》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花的脆弱与美丽。全诗通过“发萼九华隈”开头,营造出一幅幽静的自然画面,随后通过“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展示了花朵的多样性。诗中“宿昔寒飙举,摧残不可识”,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无奈与惋惜,仿佛在诉说着花朵的短暂与生命的脆弱。最后一句“对之长叹息”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令人感受到时光流逝与生命易逝的哲思。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思考,是对生命和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发萼九华隈:描绘花朵初开放的美丽场景,地点设在隐秘的九华山。
    • 开跗寒露侧:花瓣旁沾着清晨的寒露,增添了清新感。
    • 氤氲非一香:空气中弥漫着多种香气,展现了花的多样性。
    • 参差多异色:花色各异,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 宿昔寒飙举:过去的寒风袭来,造成花朵的损伤。
    • 摧残不可识:花朵被摧残至难以辨认,表达了对美的失落感。
    • 霜雪交横至:寒冷的气候降临,象征生命的脆弱。
    • 对之长叹息:面对这些变故,诗人发出无奈的叹息。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花朵的盛衰比喻生命的无常。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增强共鸣。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芳树的美丽与脆弱,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自然变化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深思。

意象分析:

  • 芳树: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 寒露:代表清晨的宁静与新生。
  • 霜雪:象征着寒冷、损伤与生命的终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氤氲非一香”描述了什么?

    • A. 花的香气
    • B. 寒风的冷酷
    • C. 霜雪的覆盖
    • D. 露水的清新
  2. “宿昔寒飙举”中的“寒飙”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的风
    • B. 寒冷的风
    • C. 清新的空气
    • D. 花香
  3. 诗人对花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珍惜与惋惜
    • C. 轻视
    • D. 忽略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王维
  • 《月下独酌》 李白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比,沈约的《芳树》更强调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而王维则着重于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两者在主题上虽然有所不同,但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沈约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再用汪少 三禽言 木犀 观刈 山居七咏·乳泉 山中甃坟外弟程魁有诗次韵 送子用弟游学番易 观荷 用王侍郎韵寄题医僧道森药山阁 苻坚之苻从竹者载赓呈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鹿字旁的字 麝香褐 蚂蚁啃骨头 閠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尢字旁的字 妻儿老小 飘飘欲仙 碌碌无为 巾字旁的字 百无禁忌 倾箱倒箧 浇薄 简约 一码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