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观荷

《观荷》

时间: 2025-07-27 22:49:34

诗句

春红树树或丛丛,一一托根尘土中。

不道独清冰氏子,炎天玉立水晶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49:34

观荷

作者: 方岳 〔宋代〕

原文展示

春红树树或丛丛,一一托根尘土中。不道独清冰氏子,炎天玉立水晶宫。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红色荷花在树丛中竞相开放,每一朵都扎根在泥土之中。谁说只有冰冷的水中才有清香的荷花?在炎热的夏天,它们挺立在水面上,宛如水晶宫中的仙子。

注释

  • 春红: 春天盛开的红色荷花。
  • 树树或丛丛: 形容荷花生长得繁茂,像树一样或成丛生。
  • 托根: 扎根。
  • 尘土中: 荷花的根扎在泥土中。
  • 不道: 不要说。
  • 独清: 单独清香的。
  • 冰氏子: 指冰清的荷花,形容其清新脱俗。
  • 炎天: 炎热的夏天。
  • 玉立: 像玉石一样挺立。
  • 水晶宫: 形容荷花的美丽和清凉。

典故解析

“冰氏子”一词,意指出自清冷环境的荷花,常用来形容荷花的高洁和不染尘埃的特性。古代诗人常以荷花来寄托理想和情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著称。他的诗多以自然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理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夏之交,正值荷花盛开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荷花的美丽,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诗歌鉴赏

《观荷》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清新的诗作,方岳通过对荷花的观察,展现了春夏交替时节的自然美。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荷花在泥土中扎根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生长环境,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后两句则通过“冰氏子”与“炎天”的对比,凸显了荷花的清冷与美丽,仿佛在炎热的夏天中,荷花成了清凉的象征,犹如水晶宫中的仙子,既美丽又高洁。整首诗在描绘荷花的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春红树树或丛丛”:描绘春天的荷花盛开,生长茂密的景象。
    2. “一一托根尘土中”:强调荷花虽美丽,却是根植于泥土之中,体现出它的坚韧与生命力。
    3. “不道独清冰氏子”:反驳常见的观点,荷花并非只在寒冷的水中才能生长。
    4. “炎天玉立水晶宫”:形象地描绘荷花在夏日阳光下的晶莹剔透,宛如高贵的仙子。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荷花比作“冰氏子”和“水晶宫”,增强诗的意象美。
    • 对仗:前后句对比鲜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荷花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与高洁。

意象分析

  • 荷花: 代表着清高、纯洁和生命的顽强,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
  • 尘土: 代表世俗和繁杂,形成与荷花的对比,突显荷花的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红”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红色树木
    B. 春天的红色荷花
    C. 春天的红色果实
    答案: B

  2. 诗中提到的“冰氏子”象征着什么? A. 荷花的清香
    B. 荷花的生长环境
    C. 荷花的美丽与高洁
    答案: C

  3. 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A. 描写秋天的景象
    B. 描写冬天的寒冷
    C. 反映春夏交替的自然美
    答案: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荷花》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方岳的《观荷》与苏轼的《荷花》都以荷花为题材,但方岳更强调荷花的生长环境与美丽,而苏轼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与对荷花的深情眷恋。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方岳的《观荷》,领略到诗中蕴含的自然美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青玉案·涌金斜转青云路 塞上四首 其四 塞上四首 其三 塞上四首 其二 塞上四首 其一 三山渡口 寒夜 满江红 上清宫蜡梅 永乐大典二千八百十二梅 缺月挂疏桐 拟东坡作 猛虎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曳衔 十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嫌贫爱富 昂藏七尺 鉯耘 兼覆无遗 片字旁的字 死政 走之旁的字 守隘 退藏于密 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欲说还休 意结尾的成语 熏笼 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