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5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55:09
登楼千里月,欹枕一声蝉。
在高楼上遥望千里之外的明月,枕着头听到一声蝉鸣。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登楼”与“月”字在古诗中常用于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感慨与思索,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苍苍云海间”,都表现了对辽阔自然的赞美。
释赞宁,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对自然美的追求和探索,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月光和蝉声,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思索。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诗人在高楼上望月、侧卧听蝉的悠闲场景,展现了宁静而深远的意境。登楼与千里月的结合,暗示着诗人心中对于广阔天地的思考和向往,而“欹枕一声蝉”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清凉的气息。诗中月光的美与蝉声的清脆形成鲜明对比,在恬静中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整体构图简洁,却充满了层次感,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在此处不仅是在描写外在的自然景色,更是在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形成一种内外相映的和谐美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在辽阔的夜空与清脆的蝉鸣中,诗人似乎在寻找心灵的归属与宁静。
诗人在哪个地方欣赏月光?
A. 山顶
B. 高楼
C. 河边
D. 草地
诗中提到的昆虫是什么?
A. 蟋蟀
B. 蝉
C. 蜗牛
D. 蜜蜂
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忧愁
C. 宁静
D. 冲动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释赞宁的《句》更显细腻与内省,王之涣的诗歌主要描绘壮丽的山河,而释赞宁则注重细腻的个人情感与自然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