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2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1:27
作者: 计元坊(清代)
士人乏奇才,动辄咎贫贱。
岂处贫贱中,抱负遂难见?
曲逆方宰肉,一乡已称善。
诸葛当躬耕,三分定佐汉。
内反无足凭,气馁徒炫乱。
不见玉韫山,与石自有辨。
士人缺乏才华,稍微就会把贫困归咎于环境。
难道在贫困中,就无法展现自己的抱负吗?
那些卑微的官员,虽然在乡里称得上好,却仍然是以卑微为生。
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曾经亲自耕作,辅佐刘备建立汉室。
内心的挫折无处依托,气馁只会让人心情混乱。
不见那埋藏在山中的玉石,和普通石头便有了区别。
作者介绍: 计元坊,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以其励志和激昂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逆境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计元坊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即使身处贫贱与困境,也要勇于追求理想与抱负的决心。
这首《励志诗 其二》通过对士人贫贱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许多有志之士在逆境中难以施展才华的无奈。首联指出士人因缺乏才华而责怪贫贱,语气中透出一种对环境的不满。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曲逆方宰肉”的描写,指出即使在小地方获得微薄的成就,也无法掩盖心中的理想与抱负。诸葛亮的例子不仅是历史的借鉴,更是提醒我们在逆境中应当如他般自食其力,奋发向上。
最后两句则展现了内心的挣扎与失落,强调了在逆境中仍需保持自我辨识的能力。诗中通过对比玉与石,暗示了有志之士与平庸之辈的区别。这首诗不仅激励人心,更引人深思,鼓励读者在逆境中不忘初心,坚定追求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传达了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定追求理想的精神,鼓励士人不因贫贱而放弃抱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士人”指的是?
A. 普通人
B. 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C. 富豪
诗中提到的“诸葛”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曹操
B. 诸葛亮
C. 刘备
诗中“玉韫山”意指什么?
A. 贫困
B. 有志之士
C. 平庸之辈
答案: 1. B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