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弥牟镇孔明八阵图

《弥牟镇孔明八阵图》

时间: 2025-05-03 11:59:20

诗句

我稽八阵图,规模载方册。

曷来镇西蜀,夔门观叠石。

赋诗有数字,字字究来历。

进涉汉州西,弥矣镇之北。

平原列堆阜,滩石同一式。

细思作者意,孔明有深策。

高岸或为谷,滩石存遗迹。

江海变桑田,平源犹可觅。

故今两处存,千载必一得。

再歌遂成篇,当有智者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59:20

原文展示

《弥牟镇孔明八阵图》
作者: 王刚中 〔宋代〕

我稽八阵图,规模载方册。
曷来镇西蜀,夔门观叠石。
赋诗有数字,字字究来历。
进涉汉州西,弥矣镇之北。
平原列堆阜,滩石同一式。
细思作者意,孔明有深策。
高岸或为谷,滩石存遗迹。
江海变桑田,平源犹可觅。
故今两处存,千载必一得。
再歌遂成篇,当有智者识。

白话文翻译

我考察《八阵图》,它的规模被记录在册。
这幅图是何时形成的呢?我在西蜀的夔门观赏叠石。
赋诗时用到数字,每一个字都有其来历。
我走到汉州的西边,恰好在弥牟镇的北边。
平原上堆积起小丘,滩石的排列也是同样的样式。
细细思索作者的用意,诸葛亮确实有深远的谋略。
高岸可能是谷地,滩石依然保存着遗迹。
江海变迁成桑田,平原的样子仍可寻觅。
所以如今两个地方仍然存在,千年之后必有所得。
再次吟唱这首诗,必定会有明智的人识别出其中的深意。

注释

字词注释

  • :考察、研究。
  • 曷来:何时、何因。
  • 叠石:重叠的石头,指自然景观。
  • 赋诗:作诗,写诗。
  • 数字:这里指诗中使用的字数和结构。
  • 遗迹:留下的痕迹,指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

典故解析

  • 八阵图:据传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创,体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智慧。
  • 夔门:是长江上游的一个著名山口,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刚中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以历史、地理为题材,善于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安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八阵图的探讨,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八阵图》为主题,寓意深远。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考察,表达了对诸葛亮军事智慧的景仰,以及对历史演变的思考。开篇的“我稽八阵图”表明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溯,接着提及“规模载方册”,展示了八阵图的宏大和重要性。诗中反复出现的“遗迹”“变桑田”等字眼,强调了历史的不可逆转和事物的变化,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在细致的意象描绘中,诗人从自然景观入手,描绘了“平原列堆阜,滩石同一式”的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最后,诗人以“千载必一得”总结,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望,鼓励后人继续探索和理解历史的深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稽八阵图,规模载方册。”:表明诗人对八阵图的研究与重视。
  • “曷来镇西蜀,夔门观叠石。”:询问八阵图形成的时间与地点,强调历史的渊源。
  • “赋诗有数字,字字究来历。”:每个字的存在都有其历史背景,体现出诗人对文字的严谨态度。
  • “进涉汉州西,弥矣镇之北。”:指向具体地理位置,使诗句更具真实感。
  • “平原列堆阜,滩石同一式。”:描绘自然风光,暗示历史的积淀。
  • “细思作者意,孔明有深策。”:直接提到诸葛亮,表达对其智慧的赞美。
  • “高岸或为谷,滩石存遗迹。”:强调自然与历史的交织。
  • “江海变桑田,平源犹可觅。”:历史的变迁,但某些痕迹依然可寻。
  • “故今两处存,千载必一得。”: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和长久的影响。
  • “再歌遂成篇,当有智者识。”:呼吁后人对历史的重视与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江海变桑田,象征历史变迁的不可逆转。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语言更为优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历史的传承与变迁,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及对历史深刻的思考,强调智慧与历史的关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八阵图:象征着军事智慧与策略。
  • 滩石:历史的见证,代表永恒与变迁。
  • 平原:象征着广阔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八阵图》是由谁所创?

    • A. 李白
    • B. 诸葛亮
    • C. 王维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夔门”是指哪里?

    • A. 长江上游
    • B. 黄河入海口
    • C. 西湖
    • D. 渭河
  3. 诗人通过什么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 A. 自然景观
    • B. 人物传记
    • C. 战争故事
    • D. 个人经历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高》相比,这首诗更侧重于历史的哲思和对人物的敬仰,而《登高》则强调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构建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诸葛亮与三国历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梦寻梅 次韵郑省仓 其二 次韵卢监 约刘良叔观苔梅 次韵宋尚书山居十五咏·正己亭 受诰口号 其二 五用韵 婺源道中 题赵漕小蓬莱 和放翁社日四首 其二 社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灾六难 屮字旁的字 三日两头 同字旁的汉字解析_认识同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社会劳动 戎备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暗送秋波 艹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艹字旁的字 丧娶 傽傽 桃奴 户旁的字有哪些?带户的汉字大全 包含兰的词语有哪些 糸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虫的汉字大全 食淡衣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