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4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43:46
游琅琊寺
作者: 庄昶 〔明代〕
偶上蓬莱第一重,
道人今夜宿芙蓉。
尘埋下界三千丈,
月在西岩七十峰。
江海几年留老眼,
乾坤今日寄微踪。
酒醒无限题诗意,
起立层岩看万松。
偶然来到蓬莱的第一重山,
道士今夜正好在芙蓉花下住宿。
尘世的繁杂就像埋在三千丈深的深渊,
而月光洒在西边的七十座山峰上。
在江海中漂泊多年,沧桑的眼神依然留存,
今天在天地间留下微弱的踪迹。
酒醒之后心中无限的诗意涌现,
我站起来,仰望层峦叠嶂,欣赏万松的风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庄昶(约1580-?),明代诗人,生于明末,因政局动荡而愈发沉郁,作品多关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风格洒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庄昶游览琅琊寺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游琅琊寺》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与人文情怀的古诗,展现了作者对道教思想的倾慕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开篇“偶上蓬莱第一重”,即表明了诗人的随意而为,似乎是在追求一种超脱的境界。随后的描写中,诗人将道士与芙蓉花的意象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尤其“尘埋下界三千丈”一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世俗繁杂的厌倦与逃避,继而用“月在西岩七十峰”描绘出月光洒在山峰上的宁静美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诗人提到江海的经历,表达了对过往的回忆与感慨,体现出一种人生的沉淀和对时光流逝的反思。最后“酒醒无限题诗意,起立层岩看万松”,展现了诗人从酩酊中苏醒的清醒与对自然的无限热爱,仿佛在那万松之下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个体的情感与自然的壮丽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对人生的哲思与对自然的赞美,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逃避,反映了明代文人对道教文化的认同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蓬莱”是什么象征?
A. 现实中的山脉
B. 仙境或理想境地
C. 世俗烦恼
“酒醒无限题诗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迷惘与失落
B. 清醒与创作的热情
C. 对酒的厌倦
“尘埋下界三千丈”的意思是:
A. 世俗的烦恼很高
B. 尘世的繁杂被深埋
C. 对大自然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