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4:42
待诏久公车,囊装半已虚。
难文虽雅丽,未得似相如。
在公车前等候已久,囊中装的文书半空如也。
虽然我的文章雅致华丽,却仍无法比拟相如那样的出色。
诗中提到的“相如”,指的是司马相如,他是汉朝著名的辞赋家,以《子虚赋》和《上林赋》闻名。相如的文采被后人推崇,常常被作为其他文人的标杆。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文才的自谦与对相如的仰慕,反映了士人对文才的追求与渴望。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且在政治上也有着显著的贡献,提倡儒学,重视治国理政。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文采和官职的追求。作者在等待任命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才华的不足,体现了士人对文采的渴望与对他人的敬仰。
《待昭二首》是一首表达士人心境的作品,诗中展现了作者在等待任命的无奈和对自身才华的反思。开头“待诏久公车”,既是对官职的渴求,也反映了长时间等待的焦虑。接着“囊装半已虚”则表现出虽有准备但仍感空虚,暗示内心的失落与不安。后两句中,作者自谦地指出自己虽然写作优雅,但与相如相比仍显得不足,展现了对文才的敬仰和对自我价值的怀疑。这种情感的流露使诗歌更显真切,令人产生共鸣,表现了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此诗表现了士人对文才的追求与自我怀疑,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诗中“待诏”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相如”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表现出作者对自身文才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