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4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43:14
初到洛中怀
作者:司马光
三十余年西复东,
劳生薄宦等飞蓬。
所存旧业惟清白,
不负明君有朴忠。
早避喧烦真得策,
未逢危辱好收功。
太平角处农桑满,
赢取闾阎鹤发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三十余年的仕途浮沉后,重返洛阳的感慨。诗人在外奔波,宦海浮沉如同飞舞的蓬草。他所保留的只有清白的名声,不辜负明君的信任和自己的忠诚。在远离喧嚣后,作者真正找到了应对困扰的良策,未遭受危难和屈辱,反而收获了成功。在太平的角落,农田和桑树繁盛,赢得了乡邻和老人们的尊重。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山西盂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重视历史教训,注重治国理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司马光官至宰相之后,时值其重返洛阳,反思自己三十余年的仕途历程,表达了对清白名声和对明君忠诚的自豪感。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司马光在仕途的反思与感慨,诗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经历和人生哲理。诗的开头,作者回顾了自己三十余年间的经历,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然与感慨。通过“劳生薄宦等飞蓬”的比喻,诗人将自己在官场的艰难与漂泊的生活进行对比,展示了自己在浮华世界中保持清白的决心。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强调自己对明君的忠诚与信任,表达出一种对理想政治的追求。此外,诗词中提到“早避喧烦真得策”,表明诗人对喧嚣官场的厌倦,渴望回归宁静的田园生活。最后几句描绘了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既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又是对自身成就的自豪,展现了诗人对乡土的眷恋和对平民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通过描绘个人经历与国家大势的结合,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与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清白名声的珍视、对明君的忠诚,以及对平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个人价值的反思。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什么比喻来表达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诗中提到的“明君”指的是:
诗中“太平角处农桑满”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