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4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49:34
原文展示:
送时漕大卿淮四检法 崔与之 〔宋代〕
十年宦海任飘零,岂料光华伴使星。 落魄半生头已白,爬沙一见眼长青。 天涯明月方依树,淮上长风忽散萍。 别泪谁能效儿女,不堪官柳暗长亭。
白话文翻译:
十年来在官场中漂泊不定,没想到光辉与使者之星相伴。 半生落魄,头发已经白了,但见到你时,眼睛依然明亮。 天涯的明月正依偎在树梢,淮河上的长风忽然吹散了浮萍。 离别的泪水谁能模仿儿女之情,不忍心看到官道旁的柳树和昏暗的长亭。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号菊坡,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历任多职,政绩卓著,文学成就亦高,尤以诗文见长。其诗风格清新,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崔与之送别一位名叫时漕大卿的朋友,时漕大卿即将前往淮河地区担任四检法职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多年漂泊的同情,以及对即将离别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多年漂泊的同情和对即将离别的感伤。首联以“十年宦海任飘零”开篇,概括了友人多年的官场生涯,而“岂料光华伴使星”则转折表达了友人即将迎来新的荣耀。颔联“落魄半生头已白,爬沙一见眼长青”对比了友人的过去与现在,展现了友人的坚韧与希望。颈联“天涯明月方依树,淮上长风忽散萍”以自然景象比喻离别的无奈与突然。尾联“别泪谁能效儿女,不堪官柳暗长亭”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与友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多年漂泊的同情和对即将离别的感伤。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十年宦海任飘零”中的“宦海”指的是什么? A. 官场 B. 海洋 C. 江湖 D. 市场 答案:A
诗中“落魄半生头已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D
诗中“天涯明月方依树”中的“依树”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