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12:45
拙直多忤物,孤根徒自危。
祈闲三扣阍,天远不我知。
尽书趣入觐,君命其可违。
火云正烧空,短蓬气如炊。
修途久困顿,病骨尤支离。
奄奄尚残息,舣棹江之湄。
来登三元山,炎歊顿无威。
徘徊古亭上,好风吹客衣。
聊为三日留,食斯眠於斯。
涧泉虢虢鸣,四山翠屏围。
夜深松桂寒,朝瀣生林霏。
李君亦达士,与我真忘机。
乃於山之颠,预作佳城基。
生则此其乐,死则此其归。
采药求长年,华发世所希。
荷锸欲自埋,不以遗体为。
要皆非中道,识者之所嗤。
知命故不忧,李君其庶几。
触目此界,陡悟昔者非。
更作首丘想,行色应迟迟。
还游仁寿庵,细元渊明诗。
寓形复几时,皇皇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息怜一身孤,蒲柳先秋衰。
百念尽灰冷,故园劳所思。
我有石壁山,亩计十有奇。
归去营一窟,曲肱送斜晖。
培植先人树,投老长相依。
清泉白石盟,基心天一涯。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12:45
题吉水鼋潭李氏仁寿堂 崔与之 〔宋代〕
拙直多忤物,孤根徒自危。祈闲三扣阍,天远不我知。尽书趣入觐,君命其可违。火云正烧空,短蓬气如炊。修途久困顿,病骨尤支离。奄奄尚残息,舣棹江之湄。来登三元山,炎歊顿无威。徘徊古亭上,好风吹客衣。聊为三日留,食斯眠於斯。涧泉虢虢鸣,四山翠屏围。夜深松桂寒,朝瀣生林霏。李君亦达士,与我真忘机。乃於山之颠,预作佳城基。生则此其乐,死则此其归。采药求长年,华发世所希。荷锸欲自埋,不以遗体为。要皆非中道,识者之所嗤。知命故不忧,李君其庶几。触目此界,陡悟昔者非。更作首丘想,行色应迟迟。还游仁寿庵,细元渊明诗。寓形复几时,皇皇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息怜一身孤,蒲柳先秋衰。百念尽灰冷,故园劳所思。我有石壁山,亩计十有奇。归去营一窟,曲肱送斜晖。培植先人树,投老长相依。清泉白石盟,基心天一涯。
我性格直率,常得罪人,孤独的根只能自危。祈求闲暇三次敲门,天高皇帝远,不理解我。尽书上奏,君命不可违。火云烧空,短蓬中热气如炊。长途跋涉久困顿,病骨更加支离。奄奄一息,停船江边。来到三元山,炎热的气息顿时无威。在古亭上徘徊,好风吹动客衣。暂留三日,食宿于此。涧泉潺潺,四山如翠屏环绕。夜深松桂寒,朝露生于林间。李君也是达士,与我真忘机。在山巅预作佳城基。生时在此享乐,死后归于此。采药求长生,白发为世人所希。荷锸欲自埋,不以遗体为念。这些都不是中道,识者所嗤笑。知命故不忧,李君或许如此。触目此景,陡悟昔日之非。更作首丘想,行色应迟缓。还游仁寿庵,细读渊明诗。寓形于世还有多久,皇皇欲何之。富贵非我所愿,帝乡不可期。怜惜一身孤独,蒲柳先秋衰。百念尽灰冷,故园劳所思。我有石壁山,亩计十有奇。归去营一窟,曲肱送斜晖。培植先人树,投老长相依。清泉白石盟,基心天一涯。
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号菊坡,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历任多个官职,以清廉著称,晚年隐居不仕。崔与之的诗作多表现其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时政的关切。
这首诗是崔与之在游览吉水鼋潭李氏仁寿堂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李君的赞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简朴生活的认同和对世俗的厌倦。
这首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通过对李君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描绘了山水之美,如“涧泉虢虢鸣,四山翠屏围”,以及隐居生活的宁静,如“夜深松桂寒,朝瀣生林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的“知命故不忧”一句,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接受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李君的赞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认同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的“知命故不忧”一句,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接受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诗中“拙直多忤物”指的是什么? A. 诗人性格直率,常得罪人。 B. 诗人性格圆滑,善于交际。 C. 诗人性格孤僻,不善交际。 D. 诗人性格温和,不与人争。
诗中“知命故不忧”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A. 对命运的反抗。 B. 对命运的接受。 C. 对命运的逃避。 D. 对命运的疑惑。
诗中“李君亦达士,与我真忘机”中的“忘机”指的是什么? A. 忘记机巧,追求自然。 B. 忘记机会,追求名利。 C. 忘记机智,追求权势。 D. 忘记机密,追求隐私。
答案:1. A 2. B 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