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3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7:18
长江天堑控南州,吴越相望民物稠。
万里风涛趋大海,两山岩壑障中流。
鱼龙喷薄瓜洲渡,燕雀喧呼多景楼。
旧垒更须誇铁瓮,清时久不识兜鍪。
长江如同一道天堑,控制着南方的州郡,吴越两地隔着望去,民众和物产都非常繁盛。
万里波涛奔向大海,两山的岩石和沟壑阻挡着江流。
鱼龙在瓜洲渡口跃出水面,燕雀在高楼上喧闹不休。
旧时的城垒更应该夸耀自己坚固如铁的防护,清明时节早已不识那些战斗的盔甲。
周伯琦(约1280-1350),元代诗人,字子瑄,号澄江,生于今江苏省。他是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以写诗和文章见长,尤其擅长山水诗,作品常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人文情怀。
《渡扬子江泊京口》创作于周伯琦的旅途中,作者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停留时,感受到长江的壮阔与地理的险要,结合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江河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沉思。
这首诗通过对长江的描绘,展示了南方水乡的壮美景观,同时反映了历史变迁与自然界的和谐。首句以“长江天堑”开篇,立刻给人一种险峻的感觉,这不仅是地理上的分隔,也是历史的象征。接下来的“吴越相望,民物稠”则描绘了江南的繁华与富饶,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社会图景。
“万里风涛趋大海”一笔带过,转而描绘两山岩壑,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自然的雄伟与江流的奔腾。描绘鱼龙和燕雀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江边的生动场景,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诗的最后两句则引人深思,旧垒与铁瓮的比喻,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对清明时期的向往,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美的描写,又有历史的沉思,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历史变迁的思考,表现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敬畏。通过描绘壮美的长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繁荣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长江在诗中被比作什么?
诗中提到的“吴越”主要指哪个地区?
“鱼龙喷薄”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