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浮屠善慧

《送浮屠善慧》

时间: 2025-04-30 05:22:20

诗句

云涛霜巘正峥嵘,梦里清游觉尚惊。

师到西湖如得句,不妨频寄老书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2:20

原文展示:

送浮屠善慧
王之道 〔宋代〕

云涛霜巘正峥嵘,
梦里清游觉尚惊。
师到西湖如得句,
不妨频寄老书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云雾和霜雪交织的高峰显得格外雄伟,梦中游玩时的清幽感觉仍让人感到惊奇。老师来到西湖就像得到了好的诗句,不妨多多寄信给我这位老书生。

注释:

  • 云涛霜巘:指云雾和霜雪覆盖的山峦,形容景象的壮丽。
  • 峥嵘:形容山势高耸、雄伟。
  • 梦里清游:梦中游玩的清幽之境。
  • 觉尚惊:醒来后仍然觉得惊奇、感动。
  • :指作者的老师。
  • 西湖:著名的风景名胜,常被文人雅士所吟咏。
  • 得句:得到好的诗句。
  • 老书生:自谦之称,指自己年长且好学者。

典故解析:

“西湖”是中国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文人情怀。在古代诗词中,西湖常常与诗人之间的情谊、情感寄托相联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在当时颇有影响,作品多反映士人的情操和对自然的热爱。
  •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可能与作者对老师的敬仰和对西湖美景的留恋有关,体现了士人之间的师生情谊。

诗歌鉴赏:

《送浮屠善慧》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师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诗的开头以“云涛霜巘正峥嵘”描绘了自然景象,展现出高山云雾缭绕的壮丽。这样的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雄伟,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挑战。接着,作者以“梦里清游觉尚惊”表达了梦境中的美好体验,显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诗的后两句中,作者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提到老师来到西湖,仿佛得到了灵感的启示。这里的“得句”不仅指诗句,更意味着得到启发和智慧。同时,作者希望老师能常常寄信给自己,表现出对交流的渴望和对师生情谊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典雅风范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云雾缭绕的高山,表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 第二联表达了梦中游玩的美好回忆,衬托出现实的惊喜。
    • 第三联通过老师的到来,表现出对灵感和交流的渴望。
    • 第四联则以自谦的方式表达了对师友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诗句的灵感来源。
    • 对仗:上下联之间的意象与情感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师友情谊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的感悟,体现了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云涛霜巘: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壮丽,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 清游:代表着心灵的自由与宁静,反映出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西湖:不仅是一个地理地点,还是文人情感寄托的象征,体现了文化的深厚底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云涛霜巘”主要描绘了什么? A. 高山的雄伟景象
    B. 湖水的宁静
    C. 风的轻盈

  2. 作者对“师”的情感是怎样的? A. 恨
    B. 敬仰
    C. 无所谓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师生情谊的珍视
    C. 对爱情的感慨

答案:1. A,2. B,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可以比较王之道的《送浮屠善慧》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王之道更强调个人情感和师生关系,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无限崇敬与追求自由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之道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朱师古龙图少卿师潼川二首 梦亡友黄世永梦中犹喜谈佛既觉感念不巳因和 与侯子云溪上晚步 登清心阁 南溪暮立 立春日 将赴高安,出吉水,报谒县官,归涂宿五峰寺 月下杲饮七首 鲈鱼 衡山值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弛的词语有哪些 开畅 一股脑子 不知肉味 包含骋的成语 业字旁的字 地数 出有入无 一击即溃 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横琴 龝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当家立纪 目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卖冰 蔽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