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浪淘沙 广州至汉口飞机上作

《浪淘沙 广州至汉口飞机上作》

时间: 2025-04-30 01:35:49

诗句

乱雨湿江天,晓雾漫漫。

万峰叠翠到人前。

归梦又随春去也,日近长安。

百丈响风鸢。

俯视云烟。

岳阳城下浪花翻。

一镜空濛三万顷,飞过君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35:49

原文展示:

乱雨湿江天,晓雾漫漫。
万峰叠翠到人前。
归梦又随春去也,日近长安。
百丈响风鸢。
俯视云烟。
岳阳城下浪花翻。
一镜空濛三万顷,
飞过君山。

白话文翻译:

雨水纷纷洒落,湿润了江天,晨雾弥漫。
万重青山映入眼帘。
归来的梦又随春去,日子渐近长安。
高空中风筝在百丈高空飞舞。
俯瞰云烟。
岳阳城下的浪花翻滚。
一幅空蒙的画面延绵三万顷,
飞过君山。

注释:

  • 乱雨:倾泻而下的雨,形容雨势猛烈。
  • 晓雾:晨雾,指早晨的雾气。
  • 万峰叠翠:形容山峰重重叠叠,青翠如染。
  • 归梦:指归家的梦,象征对故乡的思念。
  • 长安:古都长安,象征着理想的归宿。
  • 百丈响风鸢:高空中飞翔的风筝,象征自由与畅快。
  • 岳阳城:指岳阳,著名的城市,位于洞庭湖畔。
  • 君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寓意着美丽的自然景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驹(1899-1966),字子云,号湘庐,近现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擅长诗词、书法及篆刻。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与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飞机飞行途中,从广州到汉口。诗人在空中俯瞰大地,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情怀,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展现了诗人张伯驹在飞往汉口的途中,透过飞机的窗户,俯瞰下方的江天、美丽的山川,心中涌动的情感。诗的开篇“乱雨湿江天,晓雾漫漫”以生动的景象引人入胜,展现出一幅雨雾交织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湿润而朦胧的氛围。接下来的“万峰叠翠到人前”则将视线引向远方的青山,仿佛把读者带入了诗人的视野之中,感受那种自然的壮丽与诗人的沉醉。

“归梦又随春去也,日近长安”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归梦”则暗示着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在这飞行的旅途中,虽然身处高空,但心灵却依然向往着长安这片熟悉的土地。

整首诗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由飞翔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深刻思念。用“百丈响风鸢”描绘风筝的自由飞翔,仿佛象征着诗人希望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遨游的渴望。而最后两句“岳阳城下浪花翻,一镜空濛三万顷,飞过君山”,则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无限的遐想,仿佛将整个江湖的美景尽收眼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乱雨湿江天:描绘了雨水淋漓的江面,营造出一种湿润的氛围。
  2. 晓雾漫漫:早晨的雾气笼罩着大地,增加了景色的神秘感。
  3. 万峰叠翠到人前:远山重重叠叠,青翠欲滴,似乎在向人们展示自然的壮丽。
  4. 归梦又随春去也:对故乡的思念伴随着春天的离去,让人倍感惆怅。
  5. 日近长安:长安象征着理想的归宿,表达了对故乡的渴望。
  6. 百丈响风鸢:高空中的风筝象征着自由,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7. 俯视云烟:从高处俯瞰,云烟缥缈,增加了一种轻盈的感觉。
  8. 岳阳城下浪花翻:描绘了岳阳城下的美丽景色,充满生机。
  9. 一镜空濛三万顷:宽广的湖面如同一面镜子,展现出无边的空灵感。
  10. 飞过君山:最后将视野定格在君山,象征着永恒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乱雨湿江天”和“晓雾漫漫”,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 意象:如“风鸢”,象征着自由与遐想,意象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天:象征着广阔的自然和生命的韵律。
  • 晓雾:代表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 万峰:象征着坚韧与不屈的精神。
  • 归梦: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 风鸢:象征着自由、梦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归宿
    C. 旅行

  2. “百丈响风鸢”中的“风鸢”象征着什么? A. 怀念
    B. 自由
    C. 美丽

  3. 诗人在飞行中俯瞰的是哪个城市的景象? A. 岳阳
    B. 汉口
    C. 广州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张伯驹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有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但张的作品更注重心灵的感受,而王的作品则强调壮丽的视野与历史的厚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张伯驹诗文集》
  • 《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查询

自题桃花鸲鹆 却聘诗 辛巳仲春游岩有感 贺陈握卿阳月举第三子 石龙泛海作 上仁宗皇帝乞还山偈 白云谣送明教嵩禅师归山 万春院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水火无情 水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初叶 龜字旁的字 柴天改物 望风希旨 行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根牙磐错 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披枷带锁 瀖瀋 镂管 耳听是虚,眼见是实 萍水相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