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3:30
作者: 冯永军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鸥影涛声,凭谁问,昔年游迹。
记当时,清风吹袂,二三嘉客。
吟罢还思寻坠月,倦来时复依危石。
唤扁舟,横渡正黄昏,江流急。
儿女事,他年毕。
须结个,临江宅。
有苍藤古木,断岸千尺。
不必定期鸡黍约,或能一卷销长日。
到而今,野屋梦依然,如何觅。
鸥鸟的影子在波涛中摇曳,谁能问起往日的游历?
我还记得那时,清风拂袂,几位朋友相聚。
吟诗之后,仍然想要寻找那坠落的明月,
疲惫时再次依偎在那危石之上。
呼唤小舟,正好在黄昏时分横渡,江水流急。
儿女情长,终究有一天会结束。
我还需在江边建一座宅子。
那里有苍翠的藤蔓古木,悬崖高千尺。
不必定下鸡黍的约定,或许能在长日中随意游玩。
如今,梦中依旧是那野屋,如何去寻觅呢?
作者介绍:
冯永军,现代诗人,作品多以自然、人生哲理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满江红》在创作时,正值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诗人试图表达自己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满江红》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往日美好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理想生活的向往。开篇的“鸥影涛声”,将读者带入一个悠然自得的境界,清风徐来,伴随着波涛声,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回忆起与友人相聚的时光,展现出那种“二三嘉客”的温暖。诗中通过吟诗、寻月等意象,表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理想的渴望。然而,诗人也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女情长终究会有尽头,生活的常态是平淡的。结尾处,诗人提出要在江边建一座宅子,象征着他渴望归隐山水、享受简单生活的理想。整首诗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又有对理想生活的思考,情感丰富而真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往昔光阴的怀念、对理想生活的追寻和对现实生活的深思,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鸥影涛声”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诗人回忆的“二三嘉客”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临江宅”象征着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