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放下庵即事三绝

《放下庵即事三绝》

时间: 2025-05-05 09:53:29

诗句

闭门幽僻断经过,静极兼无雀可罗。

林下故人知几个,就中老子得闲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53:29

原文展示:

放下庵即事三绝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闭门幽僻断经过,
静极兼无雀可罗。
林下故人知几个,
就中老子得闲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将门关上,隐居在这幽静的地方,长久不见人来往;
这里静得连鸟儿都不飞来捕捉。
在这林子下,能有几个旧友来访呢?
在他们中间,我却是最闲散的一个。

注释:

  • 闭门幽僻:关上门,隐居在偏僻的地方。
  • 断经过:不再有行人经过。
  • 静极:非常安静。
  • 雀可罗:鸟类无法捕捉,形容环境非常清静。
  • 故人:老朋友。
  • 就中:在这些人中。
  • 老子:指诗人自己,含有谦虚之意。
  • 得闲多:过得悠闲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仲淹,号石湖,浙江人,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风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体现了隐逸的生活理想,追求自然与宁静。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范成大隐居时,反映了他对世俗喧嚣的逃避与对静谧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在隐居生活中享受自由与闲适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淡淡的闲适与深深的哲思。诗人在闭门隐居的环境中,体验到了与世隔绝的静谧,诗歌前两句描绘了幽静的自然环境,给人以宁静的感觉。“闭门幽僻断经过”,展现了他自愿切断与外界的联系,而“静极兼无雀可罗”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静谧的极致。这样的写法不仅让读者感受到隐居生活的清静,也暗含了对社会喧闹的反思。

第三句“林下故人知几个”,则表现了诗人对旧友的眷恋与思考,隐约流露出一种孤独感。在这片静谧之中,朋友的稀少让他更加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珍贵。最后一句“就中老子得闲多”则是诗人自谦,表达了自己在这闲适生活中,享受着世外桃源般的自在。

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闭门幽僻断经过:诗人选择闭门隐居,表明他与外界的隔绝。
    • 静极兼无雀可罗:环境异常安静,连鸟儿都不再来,表现出一种极度的宁静。
    • 林下故人知几个:质问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能有多少老朋友来访,显示出孤独。
    • 就中老子得闲多:自嘲在这群人中,自己是最为悠闲的,流露出一丝自得。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环境与个人心境结合,反映隐逸生活的内涵。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关系的反思,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内在关系。

意象分析:

  • 闭门:象征隐逸与自我隔绝。
  • 林下:自然的象征,代表着宁静的环境。
  • 故人:象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闭门幽僻”意指什么?

    • A. 诗人门前热闹
    • B. 诗人隐居
    • C. 诗人出门游玩
  2. “静极兼无雀可罗”中的“雀”指的是?

    • A. 朋友
    • B. 鸟类
    • C. 昆虫
  3. 诗人认为自己在众多故人中有什么特点?

    • A. 忙碌
    • B. 得闲
    • C. 有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by 王维:同样表达隐逸的心境。
  • 《题都城南庄》 by 崔护: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隐逸与王维的“独坐幽篁”相似,都是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但范成大更多地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的绝美与个人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著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酬李书记校书越城秋夜见赠 会稽秋晚奉呈于太守 送窦十九判官使江南 游灵岩 秋日道中 人日代客子是日立春 春申君祠 华清宫 河间献王墓 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韩翃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鼓腹击壤 幺字旁的字 口唾 大麻子 各司其职 蜗书 鸿泥雪爪 弄开头的成语 歹字旁的字 尸禄害政 長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泼男泼女 穷儿乍富 栈箔 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