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3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38:11
劳畲耕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峡农生甚艰,斫畲大山巅。
赤埴无土膏,三刀财一田。
颇具穴居智,占雨先燎原。
雨来亟下种,不尔生不蕃。
麦穗黄剪剪,豆苗绿芊芊。
饼饵了长夏,更迟秋粟繁。
税亩不什一,遗秉得餍餐。
何曾识粳稻,扪腹尝果然。
我知吴农事,请为峡农言。
吴田黑壤腴,吴米玉粒鲜。
长腰匏犀瘦,齐头珠颗圆。
红莲胜雕胡,香子馥秋兰。
或收虞舜余,或自占城传。
早籼与晚罢,滥吹甑甗间。
不辞春养禾,但畏秋输官。
奸吏大雀鼠,盗胥众螟蝝。
掠剩增釜区,取盈折缗钱。
两钟致一斛,未免催租瘢。
重以私债迫,逃屋无炊烟。
晶晶云子饭,生世不下咽。
食者定游手,种者长充涎不如峡农饱,
豆麦终残年。
全诗翻译
峡谷中的农人生活非常艰辛,开垦耕地在大山的顶端。
土地贫瘠,没有肥沃的土壤,三刀耕作只得一田的收成。
他们聪明地利用穴居的智慧,提前预测雨水来临以便于播种。
雨水来了就赶紧下种,否则就无法丰收。
麦穗黄得像剪刀一样,豆苗绿得像绒毛一样。
夏天的饼和食物已经吃完,秋天的谷物还在丰盈中。
每亩地的税收不超过十分之一,留给农民的仅够填饱肚子。
他们何曾见过粳稻,只能摸着肚子尝到一些果实。
我了解吴地的农业,特意为峡谷的农人说几句。
吴地的田地土壤肥沃,吴米的米粒如玉般鲜亮。
长得瘦弱的瓜,颗粒饱满的豆子。
红莲胜过雕胡,香气如秋兰般浓郁。
有的收获虞舜的余泽,有的自古以来传承。
早籼米与晚稻交替,煮饭的声音不绝于耳。
春天不怕施肥,但唯恐秋天要交税。
奸诈的官吏像雀鼠,盗贼和虫害众多。
掠夺剩余的粮食,获取盈余换取钱财。
两钟米才换来一斛,难免催租的伤痕。
还因私债的逼迫,逃避到没有炊烟的地方。
晶莹的米饭难以下咽,生活在世间根本无法生存。
吃的人终究是游手好闲,种的人却长年充饥,
不如峡谷的农人饱满,豆麦终究是残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希文,号澄湖,江苏常熟人,南宋诗人、词人及散文家。他的诗歌以描绘农村生活、抒发乡愁而著称,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劳畲耕》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艰苦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峡谷农民的描写,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同时也是对南宋社会的批判,揭示了官吏的贪婪和农民的困境。
《劳畲耕》是一首深刻而富有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峡谷农民的艰辛与智慧。开篇就直入主题,描绘了峡谷农民的辛劳与困苦,表现了他们在贫瘠土地上耕作的艰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中的“赤埴无土膏,三刀财一田”不仅描述了农田的贫瘠,也反映了农民付出的辛苦与收获的微薄,显示了农民的无奈与坚韧。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由个人的悲苦感受扩展到对吴地农业的赞美,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峡农的艰难,也反映了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差异,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不公的批判。尤其是“吴田黑壤腴,吴米玉粒鲜”句,展现出对富饶土地的向往,表达了对农民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的末尾以“豆麦终残年”收尾,深刻地揭示了农民生活的悲剧。即使辛勤劳作,最终也难逃残年的命运,令人感慨万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对比,展现了农民的勤劳与无奈,传达出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揭示农民的艰辛与生存困境,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及对农业的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劳畲耕》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范成大
C. 杜甫
D. 苏轼
诗中提到的“吴田”代表什么?
A. 贫瘠的土地
B. 丰饶的土地
C. 荒废的农田
D. 城市的土地
诗中描绘的农民生活主要强调了什么?
A. 富裕
B. 艰辛
C. 轻松
D. 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