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4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45:01
宿冲虚观
作者: 胡衍 〔宋代〕
钟静日已夕,尘缘谢驱役。
琪树鹤争定,山空万籁寂。
明月散庭除,寒光照床席。
花鸟魂梦间,相见曾相识。
五更仙鹿鸣,声近在篱隙。
晓来问童子,石径无行迹。
夜已深,钟声静谧,白昼的喧嚣已然退去,尘世的羁绊也随之解脱。
琪树上仙鹤安静地停留,山中万籁俱寂,宁静无声。
明月洒落在庭院,寒冷的光辉照耀着床席。
花鸟虽在梦中游离,却仿佛曾与我相识。
五更时分,仙鹿鸣叫,声音透过篱笆传来。
天亮时,我向小童子询问,石径上没有任何行走的痕迹。
作者介绍:胡衍,宋代诗人,擅长写诗,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观与内心的感受,常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身处冲虚观,表达了对尘世烦恼的超脱以及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宿冲虚观》以安静的夜晚为背景,诗人在此环境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的开头通过“钟静日已夕”引入夜的主题,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早已告别了白天的喧闹与尘缘。“琪树鹤争定,山空万籁寂”描述了自然中仙鹤的安静与周围的寂静,给人以一种超然的感觉。接下来的“明月散庭除,寒光照床席”,月光的描绘使得整个场景更为清幽,寒光照射在床席上,仿佛在提醒人们夜的寒冷与孤独。
而“花鸟魂梦间,相见曾相识”则表现出诗人在梦境与现实交错中感受到的熟悉感,暗示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联系。最后两句“晓来问童子,石径无行迹”则是对日出时分的描写,童子代表了纯真与自然,石径无行迹则展示了此处的宁静与无人打扰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意境,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的超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宁静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体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安宁与和谐的哲学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钟静日已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喧闹
B. 宁静
C. 悲伤
D. 兴奋
“寒光照床席”中的“寒光”主要给人什么感觉?
A. 温暖
B. 冷清
C. 明亮
D. 模糊
诗中“仙鹿鸣”主要指什么?
A. 现实中的动物
B. 梦中的幻象
C. 自然的声音
D. 人的心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