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4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44:32
心迹清虚绝点尘,更无俗虑得相亲。可怜一片浮云性,付与逍遥自在人。
内心的痕迹清澈虚空,没有一点尘埃的干扰,更没有世俗的烦恼,让我与自己亲近。可怜那片浮云的性情,随意交给逍遥的人去支配。
“浮云”常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变化无常,古人常以“浮云”来表达对生活的淡泊与随意。这种意象在古典诗词中频繁出现,代表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姜特立,宋代诗人,字子华,号贞斋。生于南宋时期,因其作品多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带有一种淡然的哲思。
此诗作于姜特立的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与内心宁静的向往。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由、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简单而富有哲理,诗人以清虚的心境描绘内心的宁静,强调了心灵的纯净与世俗的隔绝。开篇的“心迹清虚绝点尘”便直指诗人的内心世界,强调心灵的清净无垢。随后的“更无俗虑得相亲”则进一步阐释了诗人对尘世烦恼的摆脱,内心的和谐让他能与自己真正亲近,达到一种自我安宁的状态。
而在“可怜一片浮云性”中,诗人用浮云这一意象,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幻,仿佛在提醒人们,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如同浮云般转瞬即逝。最后一句“付与逍遥自在人”则表达了一种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心灵的自主与逍遥,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
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也能体会到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了心灵的自由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整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由与自我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心迹清虚绝点尘”意指:
A. 内心的烦恼很多
B. 内心清净无杂
C. 内心追求财富
“可怜一片浮云性”的比喻意在于:
A. 生活稳定
B. 人性多变
C. 生活富裕
诗人提到的“逍遥”意味着:
A. 受束缚
B. 自由自在
C. 忧虑重重
可以将姜特立的《心迹》与王维的《终南山》进行对比,两首诗均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但姜特立更强调内心世界的清净,而王维则更关注自然景致的描绘与人生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