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5:24
排遍第七(撷花十八) 作者: 曾布 〔宋代〕
羲城元靖贤相国,喜慕英雄士,赐金缯。
闻斯事,频叹赏,封章归印。
请赎冯燕罪,日边紫泥封诏,阖境赦深刑。
万古三河风义在,青简上众知名。
河东注,任流水滔滔,水涸名难泯。
至今乐府歌咏,流入管弦声。
在羲城的元靖贤相国,喜爱英俊的英雄士,赐予他们金缯的衣裳。
听闻此事,他频频感叹称赞,封章归印。
请求赦免冯燕的罪,紫泥封诏在阳光下,四方境地都赦免了深重的刑罚。
万古流传的三河风义依旧存在,青简上众多人的名字都为人所知。
河东的水流奔腾不息,任凭水涸后名声也难以磨灭。
直到今天,乐府的歌谣仍在传唱,流入管弦的声音中。
作者介绍:曾布(生卒年不详),南宋时期的诗人、政治家,以其清新典雅的文风和对人才的重视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社会正义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背景是当时政治环境对人才的重视和宽容态度,表现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宽恕的期待。
这首诗以生动的历史场景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贤明相国对英雄士的重视与赞美。开头描写元靖相国对人才的欣赏,表明了他具有宽广的胸怀与高尚的品德。紧接着,诗中提到的冯燕的赦免,展现了国家的仁爱与对待罪犯的宽容态度,反映出一种政治理想,即国家应当以德治国,宽容待人。
诗中后半部分则通过“万古三河”的提及,强调了历史的流传与英雄的永恒。无论时间如何变迁,英雄的名声和义气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流传于后世。最后,乐府的歌声与管弦乐器的声音交融,形成一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宽恕与仁爱之治的期望,传达出一种追求正义与历史传承的情感。
诗词测试:
“羲城元靖贤相国”中“元靖”指的是:
A. 地名
B. 人名
C. 书名
D. 作品名
“水涸名难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遗忘
B. 对英雄的铭记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自然的敬畏
诗中提到的“冯燕”是指:
A. 一个著名的诗人
B. 一个被赦免的罪犯
C. 一个政治家
D. 一个将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曾布与杜甫的作品,两者均展现出对历史的关注与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但曾布更侧重于政治宽容,而杜甫则多表现对国家困境的忧虑与对历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