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6:45
景卢自右史假北门出疆再用前韵
作者: 洪适 〔宋代〕
汉节螭坳出,青毡映父兄。
天方摧丑虏,人已望神京。
使指今兹重,边尘定可清。
归来陈口伐,莲烛问严更。
全诗翻译
汉朝的节令如同龙头般越过了险峻的山岗,青色的毡子映衬着我的父兄。
天边正要摧毁丑陋的敌人,人人都在仰望着京城的方向。
如今使者再次到来,边疆的尘埃一定能得到清扫。
归来后在陈口进行庆贺,莲烛之下询问严氏更替的消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洪适(约1052年-1116年),字仲明,号景卢,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诗作多描绘边塞风光,并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背景是国家面临外敌压力,诗人通过描绘出征和归来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和对士兵的赞美。
本诗以汉节象征国家的威严,展现出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首句用“汉节螭坳出”开篇,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气势,展示了边疆将士的英勇和奉献精神。接着“青毡映父兄”则突显了诗人对家国的深切情感,青毡不仅是战袍的象征,也暗示着战争带来的牺牲和责任。中间两句“天方摧丑虏,人已望神京”则表达了诗人对敌人的愤慨与对胜利的期待,描绘了士兵们在战斗中的坚定信念。
最后两句“归来陈口伐,莲烛问严更”意在表现胜利后的欢庆场景,营造出一种团圆与和谐的氛围,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战争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家国的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爱国与希望,表现了对国家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士兵的勇气和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汉节”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节令
B. 汉朝的节度
C. 诗人的名字
D. 战争的开始
“青毡映父兄”中的“青毡”指的是什么?
A. 灯笼
B. 战袍
C. 书卷
D. 房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洪适的作品与辛弃疾的《破阵子》,两者都表现了对战争的思考,但风格各有不同,洪适更为沉稳,而辛弃疾则更为激昂,展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情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