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1:22
醉落魄
作者: 沈端节 〔宋代〕
红娇翠弱。春寒睡起慵匀掠。
些儿心事谁能学。深院无人,时有燕穿幕。
漏声滴尽莲花萼。静看月转西阑角。
世情一任浮云薄。花与东君,却解慰流落。
在这个春寒的早晨,红色的花娇嫩而脆弱,醒来时懒洋洋的。
心中一些小小的心事,谁能理解呢?深院中无人,偶尔有燕子飞过帷幕。
滴水的声音在莲花的花瓣上逐渐消失。我静静地看着月亮转到西边的栏杆角。
世俗的情感就像浮云一样淡薄,花朵与春天的主人东君,却能解我心头的忧伤。
作者介绍:沈端节,字仲华,号净慈,宋代词人,以其婉约词风著称。沈端节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常有感伤、孤独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寒之际,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在孤寂环境中内心的思绪和对世情的淡漠。
《醉落魄》是一首深具春意的词作,沈端节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个人的孤独。诗中以“红娇翠弱”开篇,描绘了春花的娇嫩,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有些脆弱的氛围。接着,诗人表达了醒来后的慵懒与内心的小秘密,似乎在诉说一种无法诉说的忧伤。深院的无人和燕子的穿梭,反映了自然界的灵动与人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
“漏声滴尽莲花萼”一句,声音的消逝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而“静看月转西阑角”则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变化的哲学思考。最后,作者以“世情一任浮云薄”总结,表达了对世俗情感的淡薄态度,反衬出内心的孤独感。整首词所传达的情感细腻而深邃,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内心的冷寂之间的矛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个人在春天的孤独与内心的思考,抒发对生命的感悟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的美丽与个体情感的脆弱。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个体情感的深刻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红娇翠弱”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A. 秋天的果实
B. 春天的花朵
C. 冬天的雪景
D. 夏天的绿树
“漏声滴尽莲花萼”中“漏声”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雨声
C. 水滴声
D. 鸟鸣声
本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爱情的渴望
B. 对世俗情感的淡薄与生命思考
C. 对春天的赞美
D.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沈端节的《醉落魄》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思考,而李清照则多描写爱情的细腻与痛苦。两者都体现了对春天的感悟,但情感的侧重点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以上内容为对沈端节《醉落魄》的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与美感。